Monday, October 17, 2005

【2005/10/17】

====================================================
史匹堡製免戴鏡立體電影 申請專利 戲院換等離子屏幕觀看
====================================================

【明報專訊】荷李活大導演史匹堡正為新的立體電影技術申請專利,觀眾日後欣賞立體電影,不必再佩戴特製的兩色眼鏡,為電影

發展揭開新一頁。

史匹堡早年採用特技拍攝《大白鯊》,繼而利用數碼技術攝製《侏羅紀公園》,一直走在荷李活的尖端,現在更將引入新的立體電影

技術。他最近受訪時露了口風,透露正申請專利,讓觀眾走進電影世界,感受「被電影上下各方包圍的經歷」。

盼刺激入場 令電影業復蘇

若這技術受到認同,將促使電影院進行革新,放棄傳統的銀幕,換上專為立體電影而設的巨型等離子屏幕。面對電影觀眾流失及先進

電子遊戲等娛樂媒體的競爭,業界期望新技術可刺激觀眾購票入場的意欲,令低迷的電影業復蘇起來。

一般來說,製作立體電影須創造兩套稍微不同的影像,並將兩套影像分別投向觀眾的左右眼。現時的立體電影技術,利用兩部放映機

同時播放兩套影像,觀眾佩戴特製眼鏡後,就可令左右眼分別觀看不同影像。這做法可能令腦袋把平面視像,誤會為立體影像。

新技術採用相同原理,只是兩部投映機被一部強效電腦取代,電腦將每個影像分成兩組,令人以為從不同視點觀看立體影像。以濾光

物料製造的等離子屏幕,被細分為微小的長條,當兩套影像從稍微不同的角度,同時投射於銀幕外,就會出現立體效果。

6套《星戰》將製立體版

史匹堡及其他導演多年來一直積極尋求立體電影技術的突破。他最近就與《鐵達尼號》導演占士金馬倫及《星球大戰》系列導演佐治

魯卡斯攜手合作,游說美國電影院為「立體電影革命」作好準備。

魯卡斯已宣布將會為6套《星戰》電影製作立體版本﹔金馬倫亦將以立體技術拍攝下一部科幻電影《Battle Angel》(暫名),但觀

眾觀賞以上電影時,仍需佩戴立體眼鏡。

不過,曾擔任《蝙蝠俠》等電影監製的古貝爾認為,電影內容比科技還重要。他說﹕「人們不會為仰慕電腦科技而入場看電影,成功

的電影製作建基於一個基本元素,那就是要有好的故事。」

泰晤士報

====================================================
[2005-10-17] 深圳申請專利即日受理
====================================================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熊君慧深圳16日電】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李平日前透露,深圳人士將享受到更便捷的知識產權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圳代辦處的申請已獲得國家批准,不久就會在深圳揭牌。在深圳的港人、港企申請專利將不用再跑北京、廣州辦理

手續。

 李平還表示,《深圳經濟特區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將於年底出台,這是內地首個針對技術秘密保護的條例,對那些不適宜於申請專

利的秘密技術,保護將更加規範。

秘密技術將受法例保護

 過去深圳專利申請人需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到北京、廣州或請代理機構辦理,像通過郵寄到廣州辦理一個來回往往需十多天時間,而

在深圳設立代辦點,當天就可以拿到受理通知,這樣的便利會促進深圳知識產權保護及專利申請工作。

專利數量僅次上海北京

 李平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圳代辦處的成立意味著深圳企業或個人在申請專利時在家門口就可辦理。據介紹,2004年深圳的專利

申請數量達到15,000件,目前深圳專利數量僅次於上海和北京之後居全國第三位。

 此外,深圳很多企業有不適宜申請專利的秘密技術,一項保護秘密技術的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將於年底出台

。據介紹,為了全方位對知識產權予以保護,技術秘密保護條例的起草幾年前就已開始,尤其是去年轟動全國的「華為前員工侵犯商

業秘密一案」,更加速了該條例出台。目前,該條例已列入深圳人大今年的立法計劃,年底將會出台,有望在明年開始實施。

====================================================
Skype嫁eBay 蓋茲也心碎
====================================================

【記者 何佩儒、曾仁凱】

上個月,全球網路界有一樁婚事備受矚目,新郎以41億美元的鉅額聘金,娶進才剛成立兩年、還不確定能不能賺到錢的新娘。更值得

一提的是,這則喜訊才一公布,包括比爾蓋茲、楊致遠、梅鐸居然全都心碎。

到底是誰有這股魔力,能讓這些歷經大風大浪的世界首富、網路天才、媒體大亨個個為之傾倒?答案就是網路電話(VoIP)。

上個月,網路拍賣之王電子海灣(eBay)宣布以26億美元天價、外加15億美元業績目標獎金,併購網路電話軟體公司Skype。在此之

前,Skype緋聞不斷,而且追求者個個大有來頭,包括微軟(Microsoft)、雅虎(Yahoo!)、新聞集團(News Corp.)和Google,都

在Skpye的情史名單內。

究竟Skype是何方神聖?這家成立才兩年多的公司,從前年8月推出網路電話軟體測試版本,到目前為止,已累積超過1.4 億人次下載

、4,800萬註冊用戶。在台灣,Skype也創造了700 萬下載人次、250萬註冊會員、和20萬付費用戶。

其實Skype是一套簡單的即時通訊軟體(IM),操作方式如同ICQ、MSN。不同的是,Skype特別強調語音傳輸功能,讓使用者不但可以

透過IM進行文字訊息交換,還可以用CD唱片的音質水準進行語音溝通,就像打電話一般。

另外,Skype透過點對點(P2P)的傳輸方式,可以輕易突破防火牆及電腦安全系統的封鎖,執行音效傳送。

Skype在全球掀起一陣網路電話狂潮,甚至已經變成VoIP的代名詞。Skype的崛起,讓大家看到網路電話驚人的集客能量,也逼得微軟

、雅虎、Google和新聞集團不得不趕快出招。

網路電話讓IM軟體除了交換文字、還可以傳遞語音,未來很可能變成網路業者必備的加值服務。以eBay為例,過去進行網路拍賣的買

賣家,只能透過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相互聯絡。Skype加入後,買賣家可以隨時且即時在網路上進行語音溝通,有助於強化交易的可靠

性。

雖然未能如願娶進Skype,但微軟、雅虎也不會就此坐困愁城,微軟的MSN Messenger和雅虎Messenger是目前全球使用普及率最高的

兩套IM系統,都已分別引進新的語音溝通功能,最近微軟和雅虎更是破天荒宣布結盟,兩強攜手,不願讓Skype專美於前,未來勝負

還很難說。

Skype的魅力讓英雄自四面八方湧進網路電話市場,除了微軟、雅虎等國際大廠外,大陸著名的IM軟體騰訊QQ已經加入支援網路電話

功能的新版本。

【2005/10/16 經濟日報】

====================================================
用網路打造turbo級的品牌魔力
====================================================

在全球百大品牌榜單中,網路公司的進榜速度成長最快,原因就在於網際網路的滲透力與精準性,能讓品牌快速被全世界的網民認識

、接受,進而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用語。


除了品牌 其餘免談
【數位時代詹偉雄-中時黃哲斌】94.10.17
一個國家的品牌要在國際上受到認同,絕對與該國的產業生態有密切關係,因此對台灣而言,資訊品牌將是值得大力推動的標的,也

無怪乎今年的十大品牌之中,傳統產業的表現相對退步,而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軸的資訊大廠卻顯得進步神速……...


《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本期數位時代】

剛在九月份宣布的eBay以二十六億美元收購Skype一案中,促成交易完成的原因之一,「是Skype已成為人們打網路電話的動詞,」

eBay執行長在回答分析師詢問時指出。

「你Yahoo!了嗎?」、「你Google了嗎?」隨著這些知名網路公司的使用人數增加,公司名稱也習慣被當做動詞,在幾年內成為朗朗

上口的語法。北京的中文搜索公司百度,在最新品牌宣傳中,主打「有問題百度一下」,也是要把百度變成使用者口語的動詞,將品

牌深入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這件工作並不容易,但是在網路產業裡卻不是難事。

過去,Zerox(全錄)一度成為影印的動詞,把文件拿去影印可以說是「把這個拿去Zerox一下」,Fedex(聯邦快遞)則是快遞的動

詞,把東西快遞給別人可說成「我會Fedex給你」,但這類例子非常稀少。通用汽車、微軟和IBM都是知名品牌,但他們的名字都沒有

成為動詞。不過,微軟旗下的入口網站MSN,倒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網路動詞,代表與同伴進行線上即時通訊,像是「我待會兒MSN你」



網路品牌變成生活化動詞

這些網路動詞尚未被新版韋氏大字典收錄進去,卻已是全世界十億上網者所熟悉的字眼,完全不需翻譯,在各種語言當中代表的意思

都一致,這種品牌價值比任何花大錢砸的廣告都有效。「網際網路最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全球性,」雅虎執行長西摩(Terry Semel

)強調。

在今年的全球百大品牌榜單中,雅虎、亞馬遜、Google和eBay四家網路公司進榜,成為榜單上最新的產業類別,而且很可能是未來幾

年進榜家數成長最快的類別,端視它創造新動詞的速度。

用網路打造turbo級的品牌魔力

在全球百大品牌榜單中,網路公司的進榜速度成長最快,原因就在於網際網路的滲透力與精準性,能讓品牌快速被全世界的網民認識

、接受,進而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用語。

在各種市場研究公司所做的調查結果都發現,消費者每天花在各種媒體的總合時間沒有變動,但是分配卻有極大差異,在傳統媒體如

報紙、雜誌和廣播的時間都明顯減少,包含電視也是,唯獨花在網路這個新媒體的時間持續增加。

消費者原本看報紙了解新聞、找工作、或廠商在上頭登廣告宣傳商品的行為,有很大一部分都已搬到網路媒體上,因為它的效果更即

時而精準。Google有九成收入來自刊登廣告,當上網者輸入一個關鍵字查詢,跟著這個關鍵字搜索結果會連帶出現相關文字廣告,類

似報紙的分類廣告,但只有當上網者點選進去看廣告內容時,Google才向廣告主收費。

網路瓜分傳統廣告大餅

廣告業過去流行一種說法,「有一半的廣告費用是白花了,問題是不知道哪一半。」Google的廣告模式,讓無效廣告大幅降低,雖然

內容毫無任何美感和藝術創意,卻回應廣告最原始的要求:讓消費者找到想要的訊息、讓廣告主找到想要的客戶。「(紐約)麥迪遜

大街上那些廣告公司正焦慮不堪,」《財星》(Fortune)雜誌指出。

這不表示麥迪遜大街上奧美或智威湯遜裡的創意總監會失業,但他們先前習慣在傳統媒體操作的那一套經驗,很難在網路媒體上複製

,而這一塊卻是客戶接下來投放廣告預算的重心所在。

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在總結今年〈全球百大品牌〉排名結果時指出,知名品牌提升價值的方法之一,就是善用網路

媒體。麥當勞原本有八成的廣告預算投放在電視,目前已減為五成,減少的部分全部轉到網路廣告上。網路媒體除了即時、互動和精

準的特性,目前全世界十億個上網者當中,以學歷、年齡、職業和消費價值觀來看,都和各個社會裡的中產階級吻合,也是廣告主最

想觸及的目標客戶群。

====================================================
《最新的國際品牌經驗》
====================================================

「我們現在只會向前看,不會回頭看後面追兵,首要目標是邁向全球第三大品牌電腦商,」十月中,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親自率

領義大利籍總經理蔣凡可‧蘭奇、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翁建仁、中國區總經理賴泰岳等「四巨頭」登陸上海,大規模召開全球營運

策略暨產品技術論壇活動,在眾多中國本地媒體前,毫不避諱地指名挑戰與IBM合併後的新聯想,「目標達成的關鍵,就是中國市場

的表現。」王振堂在大會上表示,宏碁將砸下五百萬美元在中國市場展開第一波促銷,並取消宏碁的中文品牌,全系列使用「Acer」

名號推動行銷工作。

品牌豐收年

過去這一年,的確是宏碁品牌豐收的一年,根據市調機構IDC的報告,宏碁去年以四‧三%的市占率,站穩全球第四大品牌,今年上

半年,宏碁歐洲業績已超過九百億元,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三五%,遠高於歐洲整體PC市場的兒十%成長率。宏碁在美國市場也

傳出捷報,市占率從不到一%到今年已衝破五%。

宏碁在全球的凌厲攻勢,直接反應在今年品牌價值,雖然名次表現仍保持在第三名,但品牌價值成長率達一五%,被認為是主要競爭

對手之一的華碩,今年成長幅度僅四%。宏碁當年沉痛而大膽決定將品牌與代工分割的動作,現在成了台灣其他資訊產業認真思考的

模式,早年系出同門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就在十月初透露,在代工與品牌之間的微妙平衡,隨著自有品牌的筆記型電腦擠進全球前

十大,已經開始感受到必須改變的壓力,而他的心情,正好也於研華董事長劉克振不謀而合,十月初,研華舉辦自公司成立以來首度

的全球經銷商大會,劉克振引用了一張原住民操獨木舟乘風破浪的圖片,「現在是很關鍵的時刻,我們必須要有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決

心,否則就可能被隨時而起的風浪捲沒。」

就在經銷大會舉行前一周,研華宣布,與華碩合資成立新公司,除了著眼於商業電腦與工業電腦之間模糊地帶的市場外,更重要的是

,借助華碩本身的產能,可以讓規模相對較小的研華,能夠將資源更聚焦在品牌的經營上。劉克振表示,雙方雖然之前互不熟識,卻

因為有著同樣的認知,密集接觸三個月後,就決定要合資成立公司,「我們心中想的都不是產能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發揮雙A(Asus

與Advantech)的威力,讓彼此都能趕快站上世界品牌的舞台。」

品牌跟代工的取捨最難

要站上舞台就得聚焦,網通大廠友訊,就將代工業務轉移至子公司友勁與新購併的陽慶,母公司就專心致力於品牌的推廣,而創立之

初就定位要做自有品牌的合勤,更是找來待過惠普、優派,具有國際品牌公司經驗的汪志謙出任品牌總監,負責執導重新架構合勤全

球品牌行銷發展計劃。

「我可以感受到台灣業者有一股很強烈的求變心情,他們希望能夠讓品牌經營更快上軌道。」國際著名品牌顧問公司、也是「十大台

灣國際品牌」鑑價單位Interbrand亞太區總監史都華(Stauart Green)表示,在幾次的拜訪中,許多企業老闆,都問他同樣的一個

問題:到底品牌跟代工該如何取捨?史都華說,這的確是兩難,但品牌與代工之間的思維很不一樣,很難存在可以兼顧的灰色地帶,

因此,品牌與代工兩選一,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史都華舉例,明基購併西門子的大動作,後續的確有很多的挑戰,但結合雙方研發資源、廠區、供應鏈架構、產品策略、技術平台與

行銷資源的作法,讓明基整個公司很聚焦,也清楚地讓員工及消費者知道,企業對品牌經營的承諾,將有機會競逐全球百大品牌。

由資訊產業出發

在今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的榜單上,明基又上演了一次驚奇,不僅名次從去年的第六名一舉衝上第四名,品牌價值也提升了二七

%,成長幅度居前十名之冠。「在十月一日正式接手德國西門子手機事業部後,已成為全球一萬九千名員工的大公司,正式展開推升

明基自有品牌到國際舞台之路,」明基總經理李錫華說,在加入西門子的業務後,明基自有品牌的營收比重,將由目前的四七%,增

加至七○%之多,「今年價值成長再度成長的確是很大的鼓勵,讓我們相信這條路走下去是對的。」

Interbrand針對台灣國際品牌的分析報告中就指出,一個國家的品牌要在國際上受到認同,絕對與該國的產業生態有密切關係,比如

法國的品牌幾乎都是與時尚有關連,台灣如果以全球百大品牌為目標,資訊品牌將是值得大力推動的標的。負責今年鑑價工作的

Interbrand策略總監希拉德(Joanna Hillard)就舉例,除了前十大榜單中的公司外,二十名內的研華、昆盈以及創見,也都是相當

有發展潛力的品牌。

中國市場要靠速度搶機會

然而,這不意味著傳統產業沒有機會,雖然在前十名中僅有康師傅、巨大的捷安特與經營瑪吉斯品牌(MAXXIS)的正新橡膠入榜,但

在二十名的名單中,新出現腳踏車產業的美利達、還有車燈產業的帝寶,而統一及旺旺兩家公司,品牌價值也是逐年成長,在中國概

念的帶動下,這些傳統產業仍有相當好的機會一搏,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就說,搶時機固然重要,接下來決定成敗的關鍵,還要看後

台管理能不能跟上來,台灣企業目前在這方面仍有些優勢,應該趁本地品牌還沒坐大時,趕快建立好運作系統。

Interbrand的史都華觀察,不只是台灣,多數企業在開始進行打品牌時,都會有個迷思就是行銷的好壞,決定品牌的好壞,但品牌的

價值,是企業各部門整體運作的綜合結果。趨勢科技是一個好例子,董事長張明正就說,他們自己分析起來,品牌價值能夠連續三年

都有明顯成長的關鍵就在於,趨勢更重視消費者的經驗,「第一個工作就是老闆自己先去被客戶罵到臭頭,然後再回去用自家產品氣

到爆,就會知道客戶要的是什麼。」他指出,大家常在問,究竟品牌的價值在哪裡,「答案很簡單,就讓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錢來購

買這個產品。」

給消費者一碗心靈雞湯

趨勢在飛律賓的客服中心,配合客戶管理系統,二十四小時待命解決問題,最近更學起了快遞業,在台灣市場開始推動專業外勤服務

,擔任外勤的客服工程師,一律穿著整齊的制服,備齊所有的文件資料,才能上門替客戶服務。

為了讓公司所有人都能體認到這一點,趨勢科技在今年初進行了一次組織重整,未來公司不再以產品為導向,而是以客戶為依歸,包

括研發、技術及市場行銷等部門的員工,都要更進一步了解客戶及貼心客戶的感覺。「技術人員,員工習慣於用腦來思考,但消費者

的需求得要感性的體會、用心體驗和了解。」開設藝文講座、贊助音樂會活動,都是趨勢近來積極在內部推動的工作。

用腦思考、從心出發,品牌經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價值的發揮,關鍵往往就在於操刀的那個人,願意勇敢地征服內

心那份不確定的恐懼。

====================================================
碟機市場買氣大挪移!Combo、CD-RW乏人問津
====================================================

(記者許金池/台北) 2005/10/17

在全球前5大碟機廠競相切入DVD燒錄器策略主導下,DVD燒錄器代工報價(FOB)與零售價不斷出現破盤低價,並快速與複合式燒錄器

(Combo)、CD-RW碟機價差拉近,進而造成自2005年8、9月開始,台灣通路市場Combo、CD-RW買氣急速冷凍,遭到DVD燒錄器排擠效

應明顯發酵。

 台系碟機業者指出,隨著DVD燒錄器報價不斷滑落,近期與Combo、CD-RW價差已由過去約2~3倍大幅壓縮至僅30~50%,造成Combo

、CD-RW市場銷售呈現乏人問津局面,此一現象從近期各家碟機業者實際銷售狀況便可明顯看出。

 台灣新力(SONY)便表示,2005年上半DVD燒錄器佔整體銷售比重還僅維持在50%左右,Combo、CD-RW則佔約50%,不過,隨著價

差拉近,Combo、CD-RW銷售呈現急速萎縮現象,其中又以CD-RW最為明顯,自2005年第三季(Q3)起DVD燒錄器銷售比重大幅拉升至80

~85%,Combo、CD-RW合計比重降至2成以下。

 明基(2352)也出現類似情況,儘管明基擁有標案市場的出貨量支撐,使得Combo、CD-RW仍有成長,但明基表示,從銷售比重來看

,2005年上半DVD燒錄器約佔整體銷售3成比重,其它碟機仍高居7成,但自Q3開始DVD燒錄器比重已提升至50%水準,顯示DVD燒錄器

正蠶食鯨吞碟機市場。

 台系碟機業者表示,不僅台灣市場出現排擠效應,大陸市場亦已出現類似趨勢,由於大陸DVD燒錄器市場在英群(2341)以BTC品牌

推出人民幣399元機種搶攻市場後,一線品牌業者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明基與華碩(2357)等紛加入戰局,造成

DVD燒錄器與Combo、CD-RW價差已不及人民幣100元,在大陸消費者一次到位的購買心態下,DVD燒錄器佔整體銷售比重正快速爬升。

 事實上,近期Combo、CD-RW市場銷售衰退,亦可從全球主要碟機廠單月出貨量消長看出端倪。據上游關鍵零組件供應商透露,全球

第一大碟機廠日立樂金(HLDS)2005年上半時CD-RW單月出貨量尚維持在110萬台水準,近期出貨量已銳減至50~60萬台;東芝三星(

TSST)則從每月出貨約70萬台水準,近期減少至20~30萬台規模;至於台灣碟機廠如建興(8008)與明基,也有類似情況。

 由於全球主要碟機廠均將出貨主力轉往DVD燒錄器,也使得各家業者DVD燒錄器單月出貨量相繼達到100萬台以上高峰,像是HLDS甚

至還擁有250~300萬台的出貨實力。

 台系碟機廠指出,由於Combo、CD-RW已是相當成熟產品,因此,代工報價下滑幅度有限,目前2者FOB報價分別維持在18~20美元及

約25美元,至於DVD燒錄器報價則持續下探至36~38美元新低,儘管出現排擠效應並不令人意外,但是Combo、CD-RW銷售萎縮速度之

快,卻也遠超乎業者原先預期。

====================================================
NTT Data develops patent document analysis system
====================================================

17/10/2005 by Parthajit

NTT Data Corporation has developed a system that reportedly analyses patent documents, utilising its proprietary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a way that allows complicated sentence structures to be understood more

easily.

The company's "pattern - matching technology", by which to find out morpheme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a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such as articles, descriptions, and type of characters used, is

applied to search for unique patterns described in complicated structures of patent documents through multiple

pattern matching.

The technology also enables names of the elements that comprise a certain patent as well as attributive information

on such elements to be attached beside each sentence, so that patent descriptions can be displayed in a easy-to-read

manner. In addition, it can select words that characterise a patent, and show key phrases useful in searching for

similar patents.

====================================================
HA!!
====================================================

小弟目前在某大航空公司當客服人員,簡單來說是接一些訂位電話的,

工作說難是沒多難,說簡單要記的東西倒也不少。

不過最近白痴的客人有增加的趨勢。

最普遍的,叫做"答非所問型"。

問他行程他給你大名,問他大名他給你身分證字號,

問他身分證字號他給你電話,問他電話他反問你票價,

問完票價以後他說太貴了他要搭火車。

還有一種也很普遍,叫做"特殊造詞型"。

這種常常出現在幫一票人代訂機位的白痴身上,

他們通常不太會形容朋友或客戶名字裡面的字。

"英"這個字我想大部分人會說"英雄的英",大不了說是"英文的英",

偏偏我就接過一個女生想了三秒,跟我說是"李英宰的英"。

襪靠,啊不就好險之前中午飯廳有在放爛漫滿屋,

不然鬼知道誰是李英宰啊 !!!

這種白目的進化叫做"自以為國文很強型",他不會跟你說是"英雄的英",

他會跟你說是"英雄所見略同的英"。

我還真怕哪天有個歷史學家跑來跟我說是"八國聯軍俄德法美日奧義英的英"。

還有一種叫做"只會拆字型",他也不會跟你說是"英雄的英",

他會跟你說是"中央的央加上草字頭" 。

我想以後會有人跟我說是"草上飛的草去掉早安的早,然後換成一個中央的央"。

說到這種,我昨天還遇到新品種叫做 "國文白痴型",

他跟我說他朋友叫張麗音(化名)。弓長張、美麗的麗、....""音容宛在的音""....


.................


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這詞形容,我想說他是不是家逢不幸,頓時背脊有點冷,

戰戰兢兢的問他" 請問第三個字是音樂的音嗎?? "

他說 "不是,是英雄的英,你國文很差耶~~~!! "

....幹,要不是拎北在上班我就殺你全家再帶你去靈堂看是哪個音。

這種國字能力很差的人現在真的很多,

如果有國文老師看到這篇文章,可以麻煩你們把學生的國文跟表達能力訓練一下嗎?

如果無能為力的話,麻煩請他們不要勉強自己幫別人訂機位好嗎~~~~~~


====================================================
7 -11猜一個職業
====================================================

不是店員

.............

..............

答案是:護士

為什麼?

因為7-11= -4

====================================================
苹果新型iPod发布会 “One More Thing…”的轮番“轰炸”
====================================================

2005/10/17


  【日经BP社报道】日前,笔者参加了美国苹果电脑在美国圣何塞召开的记者发布会。由于苹果公司会前给记者和相关人士发去

了带有“One More Thing…(还有一件事……)”字样的请帖,因此事前就传出了有关发布内容的各种揣测。参加发布会后才感到,

“‘One More Thing…’原来是一个复数”。

  此次发布会仍是按以往的惯例开始的,由一开始就精神抖擞地跨上讲台的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对整个

过程进行统一安排。首先,作为“Act 1”介绍的是新型iMac G5。该机配备了称为“Front Row”的新用户界面,强调其配备了可使

用酷似iPod Shuffle的红外线遥控器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有人指出,从这种类似于微软开发的娱乐电脑标准“Windows Media

Center Edition”的界面,“即可部分地了解苹果公司客厅战略的端倪”。其中,乔布斯尤其对新型iMac G5开始配备的称为“

iSight”的摄像机以及“Photo Booth”应用软件非常得意,在演示过程中多次进行自拍,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自己的“怪脸”。

  在引得观众轰堂大笑后,作为“Act 2”终于开始介绍新型iPod。正如此前的传言一样,该机配备了视频播放功能,机身厚度也

更薄了。个人而言,除支持动画外,笔者一直期望能增加无线接口等新功能,不过看样子只能等待以后了。

  iMac G5和视频iPod发布之后,“该结束了吧。”笔者这样想着,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去,谁知发布会远未结束。作为“Act 3”,

又宣布说即将免费提供iTunes最新版“iTunes 6”的下载。接着又接连宣布,在iTunes Music Store中,伴随着新型iPod对视频的支

持,将销售2000多首MTV和电影短片,其价格为1.99美元(在此期间,又是拍照,又是做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啊……,真是收获颇丰呀。赶快回办公室,赶稿子吧。”正当笔者想起身离开的时候,乔布斯又紧接着宣布即将提供电视节目

下载销售服务,“不仅是MTV和电影短片,还有‘电视’”。除美国ABC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欲乱绝情妻(DESPERATE

HOUSEWIVES)》和《迷失(Lost)》中已经播放的部分之外,对于正在播放的内容,从播放的第二天起即开始通过iTunes Music

Store销售。接下来连已将ABC公司收归旗下的美国沃尔特·迪斯尼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也登上了主席台。在考

虑每集1.99美元定价和采用的DRAM手段等今后视频发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各种指标。

  最后,出身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演奏家Winton Marsalis登上主席台,一场小型演奏会开始了。与其说是记者发布会,倒更像是一

个娱乐秀。这位演奏家也是本人非常喜欢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安排,确实太令笔者吃惊了。

  苹果在与众多企业和团体合作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又一贯崇尚彻底的“秘密主义”。对自己行动计划的精心安排更是非同一般

。“One More Thing…”,这是乔布斯最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它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对待。下一个将会出现什么样的“

One More”?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记者:蓬田 宏树)


====================================================
科技創造了漫畫人物──呆伯特
====================================================

上網時間:2005年08月29日

列印版 推薦給同仁 發 送 查 詢

風迷全球的漫畫人物呆伯特,他道出了上班族的心聲,也宣洩了員工不滿的情緒,美國讀者更視呆伯特為工程師的代言人,讓大家看

了能會心一笑的漫畫的創作者卻是個擁有MBA碩士學位的「工程師」,他說創作靈感大多來自於職場上的點滴,到底要如何把生活中

的笑話變成黃金呢?讓我們聽聽作者怎麼說。
1986年,剛剛取得MBA學位的Scott Adams離開了銀行業轉而進入到Pacific Bell公司的企業金融(corporate finance)部門工作,原

本看起來是個相當平淡無奇的工作,卻造化弄人,他被安排加入Pacific Bell的ISDN客戶基礎工程小組中,同時Adams也發現他的名

片上竟然印的是「工程師」的頭銜。

這樣的經歷為Adams的業餘愛好──漫畫和插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而創作出深受工程師們喜愛的漫畫人物呆伯特(Dilbert)。1989

年經媒體United Media發表後,Dilbert已經成為EE(電子工程)業界的一個代表人物,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大公司工作的人,現今此一

形象已風靡了65個國家。

而自1995年離開Pacific Bell後,Adams就將全部身心投入到他日漸成名的Dilbert王國中,同時也成為一家食品包裝公司的CEO,以

及一家生意興隆的餐館合夥人。1957年6月8日出生的Adams,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他如何創造出如此傲人的成績呢?以下是本刊美

國EE Times的採訪。

EE Times記者(以下簡稱EET):你幾乎已經成了工程師們的代言人,但你的工作卻和工程技術似乎沾不上邊,為什麼會這樣呢?

Scott Adams:是的,我是經濟學學士,並在柏克萊夜校取得了MBA碩士學位,並沒有經過工程技術之類的訓練。在Pacific Bell工作

時,主要從事預算以及統計用戶如何使用ISDN的情況。在當時因人手不足,小組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工程師,他無法聘用到其他人,而

實際上又不是非常需要一個預算分析師,因此我就轉行成了一名工程師。既然我在工程師小組裡,按照公司規定,在名片上就應該稱

之為「工程師」。對於此後的Dilbert來說,我所待過的那個小組正是一個素材豐富的環境。

EET:許多人都可能把這些遭遇當作笑話就算了,但很少有人會把它變成連環漫畫,你為什麼想這麼做?

Adams:我曾經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只畫一些令人發笑的漫畫,用以自娛或表達某種心情,有時人們告訴我應該將這些內容出版,但

當你聽到別人這麼說的時候,大概並不會想到要去付諸實行。

但那是一個對工作反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的年代,作為一個男性白人,我被告知在這個公司沒有任何前途。因此我想看看

是否能做些其它事情,非常幸運的是,此時我得到一個叫Jack Cassady的卡通畫家的建議,他說我的素材非常棒。

我嘗試從小作品開始,為雜誌創作一些單獨的漫畫並投遞出去,但都沒有被採用。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我也有些洩氣。Cassady

又和我聯繫並鼓勵我不要輕易放棄,我猜他估計到了我的困難情況。

於是我將目光從雜誌轉向報紙。我把一些樣本整理後寄給了一家主流媒體,從此開始了我的連環漫畫生涯。我曾把樣本寄給六家媒體

,其中四家沒有採用,一家建議我去找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處理過後再寄回來,只有United Media說「簽個約吧?」。原來那個審理我

樣本的編輯是位工程師的妻子,但她發誓說與此無關。

就這樣我和United Media簽訂了合約,由他們負責出售這些漫畫。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與大約30家報紙合作,並逐漸向100家邁進。這

意味著Dilbert漸露頭角了,因為根據一般的經驗,如果一個卡通作品在開始的幾年內能夠在100家報紙上發表,那麼它就能維持一定

的生命力,否則就沒戲唱了。

EET:這麼說Dilbert曾經差點完蛋?

Adams:還是多虧了工作於ISDN那段時期的經歷。

EET:哦?為何?

Adams:回頭再看看,主要是因為漫畫的舊有模式已被打破,過去並沒有來自讀者的回饋告訴你他們想要看什麼?但Pacific Bell與

ISDN用戶聯繫的一個方法是用e-mail。記得那是1993年,很少有人使用e-mail,我決定試著在漫畫中加入自己的e-mail地址。我覺得

這可能會得到一些市場反應,但這樣對United Media來說是一種冒險,報業公司會將這個e-mail地址解讀為廣告用意,而這種做法在

漫畫中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我們不知道他們能否接受,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

結果卻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收到了大量的電子郵件,其中一些是關於我的漫畫內容,但也有一些僅僅是說:「噢,我也有e-mail

帳戶,但我從未給任何人寫過信,你真的在那裡嗎?」

而就這樣建立起了回饋機制。首先我了解到的一件事就是讀者喜歡辦公室中的Dilbert,自此,Dilbert的形象就設立在某類工程師的

基礎上了,但幾乎沒有哪個漫畫故事是發生在辦公室裡,於是我改進了產品。消息在不斷擴散,我想是這樣,因為我們很快就突破了

100家報紙這個極限。

邁出另外一大步也是源於ISDN。在實驗室的時候,我曾經透過ISDN與全球資訊網(WWW, World Wide Web)這在當時還是個新東西的

方式來連線工作。那時並沒有太多的內容,但當我們展示給用戶關於上網的情形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客戶從椅子上站起來並且說:「

讓我也試試吧!」,你能看到他們眼睛發亮,即使並沒有什麼值得瀏覽的東西。

所以我決定將Dilbert搬上網路。這對於United而言又是一次冒險,如果你將作品上網,每個人都能重複閱讀,可能就沒有人願意再

看出版物,這樣可能會毀了這個漫畫。但結果卻顯示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以前,當準備進入一份新的報紙時,我們都得先給他們

看這些漫畫並研究哪些人可能會感興趣。自從Dilbert進入網路世界後,報商會說:「哦,好的,Dilbert,早就有人在問了!」

EET:這樣看來你的漫畫是透過直接銷售給工程師,因而獲致成功的嗎?

Adams:不僅僅是工程師們。如果你看看讀者,實際上是分為兩個族群,多數是男性辦公室人員和孩子們,但辦公室人員通常不能算

是工程師。

EET:我估計辦公室人員比工程師們的經歷更具普遍性,但孩子們為什麼會喜歡呢?

Adams:我想有兩個原因,被權威的忽視以及許多關於動物的話題,這些都是他們喜愛的。

EET:這些漫畫對經歷過類似生活的工程師們很容易接受,可是你的背景──經濟學和商務管理學位──實際上是偏重於管理的,怎

樣與漫畫聯結在一起的?

Adams:我對漫畫的態度是把它當作事業一樣來管理。每位管理者手下可能會有10個心懷不滿的員工,而這些就是我的潛在讀者,我

並不打算隱瞞此一事實──Dilbert只代表一種觀點。如果你想代表某一類觀點,就應該是大眾化的。

EET:那這是你的觀點嗎?

Adams:我有許多經歷,工人、行銷、管理、金融以及管理者等,我看到很多,我更願意說我同意這種漫畫的觀點,但同時也覺得有

和我個人觀點不同的地方。從管理的角度看每件事都有另一面,但我不代表那一方。

EET:聽起來好像你的漫畫是圍繞一種架構而建立的。

Adams:實際上是兩個。第一個是適合於辦公室族群的情形,第二個是有意地針對一個特定的群體──譬如會計師和律師。如果你觸

動了某類神經,人們就會發e-mail來,一般情況下,只要他們覺得它特別滑稽,你就會擁有更多的讀者。

EET:但它從來沒有令人覺得厭惡,你好像也從來沒有針對某個人。

Adams:事實上那是個錯覺,我經常根據某些人的特色來創造一個滑稽角色,盡管我常常改變了人物的性別。而且我發現如果有人不

承認他們愚蠢、討厭的行為,他們也就不會在滑稽人物中承認它。

我從研究催眠(1981年在舊金山Clement學院)中了解到的一件事是,你能夠透過讓他們自己提供細節來鼓勵人們接受一種觀點。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在Dilbert中許多資訊都不完整。我們不知道Dilbert的姓氏或他所工作的地點,以及他實際上是哪一類工程師。

這些都是有意安排的。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就是他們的經歷,例如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都相信Dilbert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EET:因此在人物的背後確實真有其人?

Adams:有些是的。Alice和Wally就是真人,Asok也採用真實的個體。Dilbert則是根據一為我有所了解的程式設計師,所有的人,除

了Dilbert的原型外都了解這一點。

EET:另一個話題,製造這些漫畫的工具是什麼?

Adams:這是不斷變化的。開始時我在紙上用墨水畫,掃描後再以文本鍵入。不過前一段時間我的手有點問題,所以現在我用數位化

螢幕。

每天我早晨一起床就調出一個空白三層螢幕,然後調出前一天工作進行回顧,做些更動,看看是否滿意。如果不行,就根據建議檔案

資料進行構思。

EET:根據e-mail嗎?

Adams:那些建議檔案包括透過e-mail發給我的人們的境遇和挫折,我不會採用(其它人的)笑話。

這樣我畫第一幅圖,加入對話,然後畫第二幅等等。我真的不知道一個連環漫畫會走到何處,直到為最後一幅寫完對話。這種情形常

常在我工作中發生變化,我想我知道將會發生什麼,然而再看看畫又想一想,「看起來不像是他們所說的那種」,因此又改了對話。

有時一個漫畫完成時和我所預想的已大相徑庭。

整個過程從2小時的每日漫畫到可能5小時的星期日漫畫不等。

EET:聽起來好像是業務管理應用到漫畫中了。

Adams:我看過像Waterson或Breathed (Bill Waterson,Calvin & Hobbes創始人,是美國八○~九○年代的經典漫畫;Berkeley

Breathed,連載漫畫Opus創始人)的東西,他們都是不平凡的藝術家。他們畫連環畫然後將作品用畫筆來完成,那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我能理解這種做法,之後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但你不一定願意總是那麼辛苦地工作。

我的方法是創作應該較為輕鬆。部份原因是由於我白天得工作,我在工作之前創作漫畫,我有兩個習慣,從不離開未完成的漫畫,同

時也從不遲到。

EET:因此你就在一天的兩小時內完成一個工程師們所津津樂道的連環漫畫。

Adams:我的願望是在某種特定情形下,我的連環漫畫能表達出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不是要表達得更好。

(Ron Wilson)

====================================================
等待的投資
====================================================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美國南加州大心理學的講座教授雷恩博士日前在榮總做了一場「腦與暴力行」的演
講,因為他是世界上唯一掃描過四十一名殺人犯大腦的人,所以會場擠得滿滿的。雷
恩教授發現殺人犯的腦果然不一樣,預謀形態的罪犯腦袋跟我們正常人差不多,但是
臨時起意衝動型的前腦就非常的不活化。

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報告了一個他在非洲模里西斯做的兒童健康計畫的成果,他們給
一百名三到五歲的孩子「豐富」的生長環境如額外的營養,像牛奶、魚肝油等,每天
二個半小時額外的運動及額外的活動如說故事給孩子聽、戶外教學,帶去參觀爸爸工
作的工廠、磨坊、烘焙坊等。

等到這些孩子長到十一歲時,追蹤他們注意力的生理反應如膚電反應及腦波(EEG),
發現都比在一般家庭中成長的一百名對照組孩子好很多,到他們十七歲及二十三歲時
再做這兩組孩子比對,發現在反社會行為上有大不同。

童年期這二年的特別照顧,發生了影響,他認為差別在於大腦的發展,尤其是海馬迴
、胼胝體及額葉的眼眶皮質的部分,因為現在已知這些地方跟暴力行為有關。

他的演講跟我過去的想法一樣,看到了數據,也更令我憂心,因為前一天我正好從新
竹尖石鄉的部落小學演講回來,我看到了原住民教育的盲點,如果雷恩教授是對的,
我們現在不改善,以後會付出社會成本。

這些孩子散居深山之中,上學往返費時,所以大部分孩子住校,有的學校住宿孩子高
達90%,而且有的是從幼稚園就住校,看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搓洗自己的衣服,很
是不捨。

部落小學的老師流動率很高,有的學校高達百分之八十,教了一年便想請調回平地,
因為後山部落皆無公車,除非自己有車,不然困在山區,無法下山。所有老師都很年
輕,幾乎沒有老師超過三十歲,沒有結婚的老師有時不知怎樣去帶孩子,尤其不是自
己的孩子。

最嚴重的是隔代教養,年輕人都在平地討生活,孩子由祖父母帶。看到幼稚園就住校
的孩子真是令人心酸,一個還要媽媽抱抱的孩子,孤獨地坐在台階上望著夕陽,那個
落寞的神情讓我腳步沈重,登不上要離去的車。

一個國家的錢如果不用在教育上,一定用在監獄上,雷恩教授的研究指出大腦發展與
暴力行為及反社會行為的關係。童年期只要二年的額外照顧就可以避免以後很多的社
會成本。台灣不是沒有錢,但是沒有用對地方,我們從公投的那四億元或是支援馬其
頓的三億美金就可以看出。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要求立竿見影馬上見效,它是潛移默化,教化心靈的過程。教育
也不是蓋學校、買設備,它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那顆熱忱的心。

對「人」我有信心,因為這一次我們一起上山的有數位麗林國小很有經驗的老師,她
們放棄休假上山做義工,也有義工媽媽跟我們上去講故事、教勞作,甚至有義工媽媽
為了準備教材做到手指起繭。我沒有信心的是政府,因為急功近利只看數字的人會失
去人性的柔軟度。

我沒有想到部落老師的偏遠加給是依山高來畫分,多少千公尺多少錢,而不是依距離
平地的遠近,因此我看到深山裡面的小學老師因為學校蓋在谷底而不是山頭,一個月
少領一千元的津貼。看到每年跨年晚會或嘉年華會一次幾百萬的造勢大手筆,為什麼
不把這些錢用來補貼公共汽車,讓部落的人有交通工具可以下山呢?

====================================================
樸實致富》斷背山與宏碁電腦
====================================================
‧王友華 2005/10/11

成功的投資,其實也需要含蓄自制的減法精神,而不是華麗繁複的加法布局。建立自己的投資風格與核心投資專長,然後知所進退

,把握「該投資什麼,不該投資什麼」的原則,不輕易碰觸缺乏了解的投資領域,避免盲目跟進熱門的投資題材。

李安導演的「斷背山」最近在威尼斯影展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榮銜,這部描寫西部牛仔同性情感的電影得到肯定,也為李安創造出

在國際四大影展皆獲獎的「大滿貫」光榮紀錄,「斷背山」雖然不是代表台灣參展,但是消息傳來,還是令國人覺得與有榮焉。

在探討「斷背山」的得獎原因時,本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成員大陸作家鍾阿城表示,他之所以力挺「斷背山」,是因為它的整體素質

最好,阿城認為:「好電影會讓你看過之後,忘記它的攝影、音樂、美術,所有技術都退到後面,唯一留下的就是莫名的感動。」


相較於「斷背山」, 阿城認為另一部來勢洶洶卻未受評審青睞的韓國電影「選擇」拍得實在「太努力了」,因為好的電影應該運用

「減法」,而不是「加法」,太努力的電影作品就像一隻掛滿珠寶的手,看不到皮膚的自然顏色。


李安導演的減法風格,一度令部份評審覺得「斷背山」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阿城力主好作品應該會讓觀眾忘記電影技術的存在,終

於說服多數評審團成員。李安擅長以溫和平易的電影敘事風格,處理含蓄內斂的感情,四大影展的肯定,說明了這套崇尚減法的創作

精神,反而成為他導演生涯的最大加分項目。


幾乎就在「斷背山」在義大利得獎的同時,上個月商業週刊大幅報導宏碁電腦在歐洲的成功經驗,該雜誌指出,今年上半年,宏碁歐

洲業績已超過900億元,PC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5%,遠高於歐洲整體PC市場的20%成長率。宏碁在美國市場也傳出捷報,市占率從

不到1% 到今年已衝破5%,在業績大幅成長的利多激勵下,宏碁股價今年以來漲幅高達50%。


宏碁電腦現任義大利籍總經理蘭奇可說是最大的幕後功臣,商業週刊認為,蘭奇的致勝之道不是加法,而是減法,他的成功要素在於

「搞清楚不必做什麼事。」


這套減法經營哲學,促使蘭奇不走自己不熟悉的路,當戴爾電腦創造的直銷模式席捲全球,HP及IBM等國際大廠紛紛跟進時,蘭奇在

歐洲卻堅持採取自己最熟悉的經銷商制度,這位號稱「只懂通路」的義大利人認為,全球電腦市場至少有近七成銷售是透過經銷商與

代理商進行,通路的價值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消失。


一個是低調平實的世界級導演,一個是選擇有所不為的跨國電腦公司總經理,他們走自己的路成功的故事,可以為投資人帶來怎樣的

啟示呢?


成功的投資,其實也需要含蓄自制的減法精神,而不是華麗繁複的加法布局。建立自己的投資風格與核心投資專長,然後知所進退,

把握「該投資什麼,不該投資什麼」的原則,不輕易碰觸缺乏了解的投資領域,避免盲目跟進熱門的投資題材,這套簡單質樸的投資

心法,卻是歷久彌新的投資制勝之道。


上個禮拜獲悉今年前九個月全球避險基金指數報酬率還不到1.5%,投資避險基金的成績甚至不如美元定存,標榜善用精密財務工程創

造投資報酬的避險基金績效式微,箇中啟示可說是再清楚也不過了:全世界最佳投資計量模型,是減法;過分努力投資,反而不容易

成功。

====================================================
Cypress推出2.4GHz WirelessUSB無線電單晶片
====================================================

上網時間:2005年10月17日

列印版 推薦給同仁 發 送 查 詢

Cypress半導體近日發表新一代2.4GHz WirelessUSB無線電單晶片(Radio-on-a-Chip)。全新的WirelessUSB LP (Low Power)提供最強

大的功能,同時保持最低的耗電量,是應用於鍵盤、滑鼠,以及人機介面裝置(HID)的理想解決方案。此外,這項產品所提供的功能

組合,除了可降低材料清單(BOM)成本之外,並提供更快速的上市時程、更高的資料傳輸率及其相關應用。
WirelessUSB LP的操作電壓介於1.8~3.6V之間,採用多種先進技術,可延長無線滑鼠等配備的電池續航力。這款WirelessUSB元件採

用Cypress獲專利之直接序列展頻技術(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與捷頻(frequency-agile)技術,為2.4GHz無線電

系統提供最佳的抗干擾能力。此外,WirelessUSB LP也將這些效益引入VoIP網際網路語音協定應用市場,讓無線話機能享有高達1Mb

的資料傳輸率。

新款WirelessUSB LP採用Cypress正在申請專利的AutoRate Receiver技術,無需協調變更速率便可使用各種速率接收資料。此外,該

元件具備自動傳輸排序器、TX和RX深層封包緩衝器,以及可高達2.7V的升壓轉換器等多項整合功能,不但能簡化韌體設計、分擔處理

作業,使用較低成本的微控制器之外,並可為光學感測器等外接式裝置提供電源。此外,這款元件也搭載最佳化的時序設定,提供快

速啟動、快速更換頻道,以及立即建立連線等功能。

WirelessUSB LP採用一種簡單易用的KISSBind功能,可降低廠商的技術支援服務的成本。透過這項功能,使用者只需透過直覺化的方

式,將無線週邊配備靠近所欲連結的主機,就可輕鬆建立連線。這款元件也支援日前剛發表的TouchWake功能,WirelessUSB週邊配備

在超低耗電量的睡眠模式下,只要使用者觸碰該裝置就可立刻恢復到一般使用狀態,更可進一步延長電池的續航力。

====================================================
Google、昇陽合作:工程師的點子
====================================================

CNET新聞專區:Elinor Mills  05/10/2005

Google和昇陽周二宣佈的歷史性合作,不是出自兩公司高層的想法,而是從昇陽軟體工程部門由下而上逐漸成形。

Thorsten Laux服務的StarOffice團隊於1999年被昇陽收購,今年二月他被拔擢為桌面Java工程部門的頭。上任一個月後他有個想法

:為什麼昇陽和Google不合作把彼此的Web-based技術普及到更廣大的社群上呢?

Laux於是開始和上層老闆包括昇陽總裁Jonathan Schwartz及執行長Scott McNealy提出這個構想,而這兩個人也並不太難說服。

除了讓Google工具列提供一個選項,讓使用者可以到昇陽網站下載Java Runtime Environment工具,Laux還建議Google可以多買幾台

昇陽的伺服器加到它每天處理數百萬筆網頁搜尋的龐大基礎架構上。

Laux還跑去找他前任老闆Joerg Heilig,它之前是昇陽StarOffice工程部門的頭,去年被Google延攬。Heilig現在是Gmail的工程部

門主管。他給了Laux Google工具列產品經理的名字。三月十七日,Laux寫了封e-mail給這位不願具名的員工。

不久之後Google開始準備,六個月後,雙方在合約上簽字、展開合作,他說。

「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真是非常爽快,」Laux說。「這大大有助於Google工具的散佈,對桌面上的Java也是一個新契機。」

昇陽的Schwartz也對這種由下而上的想法產出大加讚揚。

「昇陽幾乎所有好的點子都是誕生於各部門的基層,他們是最了解實際作業和機會點的人。」他在訪問中說。

「我們的回應也很快:『就找Larry、Sergy(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y Brin)及Eric(Google CEO Eric Schmidt)談談吧,看

看我們能不能創造2+2>4的奇蹟。』」Schwartz說。

Eric Schmidt先前曾在昇陽服務十四年。

Google-昇陽的合作和去年昇陽與死對頭微軟達成和解形成強烈對比。當時微軟同意支付近20億美元給陷入財務困境的昇陽以擺平反

托拉斯及專利官司,同時雙方也同意付授權金以使用各自的技術。

這樁合作則是出自兩公司高層的決定。2003年一名昇陽員工在2003年七月四日經過辦公室時看到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走了過來嚇了一

大跳。

昇陽與Google的聯手,反映兩公司在Web-based技術、開放開發平台、網路化電腦願景,以及許多過去的同事之間,都有種種合作的

好處。

「這很重要,這是很自然的合作,應該不會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在合作記者會上McNealy說。「我們正致力實現網路即電腦、網

路服務環境的理想。」

他還預測,「如果我們做對了,雙方都將會賺到很多錢。」(鍾翠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