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05

【2005/11/01】

====================================================
2005.11.01  工商時報
全虹暢貨中心 手機四折起
林淑惠/台北報導


全虹通信昨(卅一)日宣佈設立全台第一座手機暢貨(outlet)中心,標榜售價只要市價四到七折,挑戰全台最低價。全虹表

示,該暢貨中心的貨源主要來自連鎖通路下架的手機,以及全新展示機,大部份以四折出售,少數六、七折賣出,經檢查及處理後

,以低價出擊。

全虹這家outlet暢貨中心是設在光華商場的中山市民店。該公司強調,微利時代來臨,連鎖通訊行也必須將銷售機制彈性調整

;市場指出,這是通路商降低庫存的另一種應變措施。


以摩托羅拉V170、utec i303照相手機各以一四九九元單機價銷售為例,確實創市場最低單價紀錄,暢銷機索尼愛立信S700i百

萬畫素照相手機為例,目前市價大約在一萬一千三百多左右,全虹暢貨中心賣八九九○元,摩托羅拉E680市價約一萬元到一萬一千

元上下,也創下市場新低價。
====================================================
大哥大號碼跳槽 8成失敗
【記者胡明揚/報導】

允許大哥大用戶換電話公司不換號的「號碼可攜服務」正式上路已經半個月,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用戶申請的失敗率竟然高達

82%,只有18%申請成功,其中退件原因更是五花八門,有些原因也讓消費者覺得莫名其妙,「被舊業者搞鬼、刁難」的質疑甚囂塵

上。

電信總局副局長高凱聲昨天表示,電總也發現大哥大用戶申請轉移電話公司失敗率偏高現象,已派人進行了解是否有人為技術干擾

、拖延行為,同時也針對大哥大業者設計申請表格有問題,要求業者簡化。

根據手機網站「PhoneDaily手機報」向電信總局查閱統計資料數據,從「號碼可攜服務」開始受理申請的10月13日至10月26日間,

兩周之內共有29510件大哥大用戶申請轉移,其中扣除文件往返、處理手續所需工作天數,有效處理完畢共有17626件,但是只有

3244件順利轉移,成功率僅18%。

「PhoneDaily手機報」呼籲,究竟是申辦移轉的消費者搞不清楚狀況?還是接單業者不熟悉流程?或是舊業者刻意刁難、硬要留人

?負責制定「號碼可攜服務」遊戲規則的主管機關-電信總局有必要發揮公權力,深入瞭解是否有業者技術犯規。

照理來說,申請手續其實很簡單,電信業者都會提供表格,消費者會被要求寫2份表格,一是給新業者看的「新辦申請書」,另一

分則是交給舊業者的「分手通知書」;有些業者則是全程電腦化作業,民眾只需要動口,服務人員就幫你用電腦打好送件,流程算

是簡單不過。

不過,手機網站「P-honeDaily手機報」近來接獲眾多網友投訴,表示申辦時卻遭莫名理由退件駁回。

「PhoneDaily手機報」建議消費者,如果符合條件卻遭到不合理的駁回,除了可同時向新、舊業者據理力爭之外,也可撥打電信總

局服務專線:02-2343-3723投訴,也可撥打「1950」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陳情。

【2005/11/01 民生報】

====================================================
相機無線傳輸 記憶卡拜拜



NIKON推出全球首見內建Wi-Fi無線傳輸功能的數位相機,P1、P2可透過WiFi直接傳送相片檔案到印表機列印成相片。
記者林茂仁/攝影



【文/林茂仁】

你還在使用記憶卡來傳輸相片嗎?那你就落伍啦!尼康(NIKON )最新推出的P1及P2數位相機,內建Wi-Fi無線傳輸功能,可以直

接將數位相片傳到電腦上,也可以直接傳到印表機後直接列印成相片。

國內數位相機市場今年銷售量狀況不如預期,除了單價仍高外,數位相機沒有殺手級應用功能出現,也是無法吸引消費者汰舊換新

的重要因素,NIKON推出全球第一台內建WiFi功能的數位相機,只要先設定好,拍攝完後就可以無線傳輸出去,可望掀起數位相機

的無線風潮。

P1及P2分別是800及500萬畫素數位相機,內建3.5倍光學鏡頭及2.5吋超大液晶螢幕,具有光圈先決模式,讓傻瓜相機也可以拍出景

深明顯的專業照片,搭配D-Lighting自動補光功能,在光線不足處自動補光,拍出影像細節及色彩對比。

NIKON獨家推出的臉部優先自動對焦功能,利用先進軟體科技,自動追蹤並鎖定拍攝對象的臉部準確對焦,讓你拍人像絕對不會失

手,就算找路人甲幫你拍照留念,也可輕易拍出輪廓分明的人物肖像。

如果你帶了數位相機卻忘了帶記憶卡,沒關係,隨著快閃記體價格快速下跌,P1內建高達32MB的記憶體,P2則為16MB,不插記憶卡

同樣可以應急拍攝照片,此外,連拍速度也跟著提升,P1每秒可連拍2.3張照片,P2為2.5張,若採用超高速連拍功能的話,更可以

連續拍攝高達100張。

【2005/11/01 經濟日報】

====================================================
CD burner patent case knocked out and 'kicked upstairs'
OUT-LAW News, 28/10/2005

A US Court has ruled against a storage company in its patent action against Napster's owner over software that

allows computer users to burn files onto recordable CDs. Optima Technology described the judge's reasoning as

"senseless".

Optima filed the suit in 2003 against Roxio, the company behind the re-launch of the Napster brand as a licensed

seller of digital music. Optima accused Roxio of inducing or contributing to the infringement of Optima’s patent

rights by making and selling software that enables others to use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Sonic Solutions, which bought Roxio's consumer software division last year (at which time Roxio announced that it

was changing its own name to Napster), said on Wednesday that it has been granted summary judgment but Optima

immediately vowed to appeal.

Judge James Selna in the 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California concluded that "no reasonable

fact finder could find infringement" of Optima's patent through the software.

"While we assume that Optima will appeal its loss, we are gratified that the Court has so thoroughly validated our

position in rejecting Optima's claims,” said Paul Norris, Sonic's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Counsel. “We

now plan to assess and pursue any claims we have against Optima with all appropriate vigour."

Optima was highly critical of Judge Selna.

“We feel this is a prime example of how a judge can make a mistake by not following his own prior rulings which

lay out the ground rules related to term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s," said CEO Robert Adams. "For a judge to

simply adopt terms not laid out in his own Markman ruling is senseless."

In a Markman ruling, a judge provides clar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s of complex patent claims. Optima says that

Judge Selna ignored his own Markman ruling and followed Roxio's statements instead – which Optima considers

incorrect.

Optima is appealing the ruling to the Federal Court of Appeals.

Adams said, "If Judge Selna did not feel up to the leg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our case, he should have had

it assigned to another Judge instead of kicking it upstairs for the Court of Appeals to deal with. This further

clogs our courts and appeals systems."

Optima will ask the Federal Court of Appeals to overturn Judge Selna's decision and to impose a 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 to bar Napster, Roxio and Sonic Solutions from again merging and/or selling parts of their

companies.

Bounty hunters accuse Roxio of CD burner patent abuse, OUT-LAW News, 16/12/2003

Roxio is accused by storage specialist Optima Technology of patent infringement over its software that allows

users to burn files onto recordable CDs. Optima has offered $1m to anyone who could find infringements of its

patent.
Roxio stands accused of patent infringement over its software that allows users to burn files onto recordable CDs.

The lawsuit was filed by storage specialist Optima Technology which offered up to $1 million to anyone who could

find infringements of its patent.

Irvine, California-based Optima's patent is for a 'Recordable CD-ROM Accessing System.' This is a patent for

software with the ability to burn discs that can be read on any computer. Prior to Optima's development, the

company says that data burned onto a CD could not be changed or modified, and frequently could not be read on

other computers without the original mastering software.

According to Optima, Roxio – which recently acquired and re-launched the Napster brand – is responsible for

inducing or contributing to infringement of Optima’s patent rights for this technology by making and selling

software that enables others to use it.

On Friday, Optima sued Santa Clara, California-based Roxio, seeking an injunction, damages and costs. Roxio denies

the claims.

But Optima also alleges that when an industry trade group, the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STA),

developed certain industry standards or specifications to be used by companies for writing software for CD

burners, it infringed Optima’s patent.

This means that companies using the OSTA standards for CD burning software are also infringing on the patent,

according to Optima. It says the standards have been adopted by mos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US and elsewhere

around the world.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more actions will follow.

According to Optima’s lawyer, Robert Lyon, "Optima believes most every company in the CD burner industry may be

infringing."

The lawsuit against Roxio comes a few months after Optima offered a reward for information about patent

infringements. Optima promised that:

"any person and/or company who aids Optima by providing us with credible documentation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roof of a violation of our patent by another company, individual and/or entity shall receive up to $1 million."

Yesterday, Robert Adams, CEO of Optima Tech, confirmed to OUT-LAW.COM that the case against Roxio was the result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bounty hunters:

"The tip came in from two separate people back when we offered the reward in May 2003 and it took several teams of

independent engineers to ensure the evidence was solid and that's why we waited to file in Dec 2003. Optima will

pay each person a reward."


====================================================
IC設計業月營收續創新高者眾 補貨效應帶動訂單衝高 通訊及PC主力廠樂開懷

(記者趙凱期/台北) 2005/10/31
 由於大陸十一長假過後的補貨效應明顯,加上耶誕節最後趕貨截止日,以及中國傳統農曆年鋪貨需求也都集中在10月爆發,訂單

量明顯較9月增加,包括聯發科(2454)、瑞昱(2379)、聯詠(3034)、矽創(8016)、沛亨(6291)、迅杰(6243)、致新(

8081)、立錡(6286)、安國(8054),及群聯(8299)10月業績表現,都可望續創歷史新高。

 誠如台積電(2330)及聯電(2303)在上週法說會中,預告第四季(Q4)通訊及個人電腦(PC)產品線市場需求將是最好的情形

,台灣IC設計業者10月營收可望締造歷史新猷者,主力產品線多與通訊及PC產品線相關。

 其中,聯發科拜DVD出貨旺季至10月可達高峰,以及手機晶片組出貨量可望再創新高的貢獻下,10月營收將可較9月新台幣46.07

億元微增2~3億元水準,挑戰單月逾48億元新高紀錄。

 至於2005年以來始終維持業績逐月創新高的液晶(LCD)驅動IC設計業者,包括聯詠及矽創,在10月TFT LCD與彩色STN(CSTN)

驅動IC等主力產品出貨量可望持續較9月成長下,據了解,聯詠10月營收將有較9月24億元大增10~15%,挑戰26~28億元的機會;

至於矽創則在本月CSTN驅動IC正式交貨給美系手機大廠後,單月營收將可再較9月3.6億元走強,續創新高。

 而將主力產品放在PC週邊產品市場的IC設計公司,10月業績也在PC傳統旺季效益遞延下,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瑞昱雖然9

月營收已逾11億元的歷史新高佳績,不過,在10月第一週營業額即衝上逾7億元水準後,瑞昱本月營收上看12億元機會濃厚;群聯

及安國則在大拇哥及讀卡機晶片開始進入傳統旺季效益的貢獻下,10月營收也分別有挑戰6億元及1.1億元的機會。

 比起其他邏輯晶片IC設計公司,台灣類比IC設計業者好不容易在傳統旺季效益來臨時,終於刷新單月營收歷史新高,2005年業績

表現明顯較2004年同期成長動輒50%以上,當然更不會放過目前旺季,除致新10月營收可望上看1.7億元水準、連續第四個月創下

歷史新高紀錄外,包括立錡及沛亨10月業績也有上看2.9億元與1.05億元新高的機會。

====================================================
作者 gofly722 (嬰兒肥界的翹楚)
標題 又是我爸跟我媽~___~
時間 Wed Apr 20 14:13:06 2005
────────────────────────────────────
我媽還在氣前幾天我爸把屁放到他臉上的事情..
可是我爸那笨蛋昨天又惹我媽生氣了╰( ̄▽ ̄)╯...
---------我的家庭快要破碎分隔線----------
話說我媽最近愛上喝青草茶,所以一買就是一大罐冰在冰箱~
然後我無聊的爸媽每次吃飯過後都很喜歡玩一種無聊的遊戲...
就是~~~一人倒一杯很大杯的青草茶~~然後一口氣大口狂飲,
輸的人要被罰洗一個禮拜的碗,
我媽本來就是個狠角色,所以我爸的洗碗處罰早就排到不知道10年還20年之後~~
(不過我們都會覺得我爸很可憐都會偷偷幫他洗就是了~"~)
然後昨天天氣很熱~~
想當然他們吃完飯又要開始這個無聊的比賽~~
(我媽也曾經逼我一起比賽...可是我連一口都還沒吞下去我媽就喝完了= =||)
我媽因為忽然想大便,
所以就把倒青草茶的工作交給我爸~~
平常青草茶都是我媽在買我媽在倒,
加上我爸又有老花眼,他打開冰箱根本看不清楚那些瓶瓶罐罐上面寫什麼
所以他隨手拿了一罐裝著黑色液體寶特瓶就倒滿大大的2杯~~準備等我媽大完便下樓比賽~
-------等待我媽大便等待我媽大便分隔線--------
"5~4~3~2~1~~~開始!!!!"
(我又被強迫當這場無聊比賽的裁判~~)
"噗~~~~~~~~~~~~~~~~~~~~~~~~~~~~~~~~~~~~~~~~~~~"
我媽的表情很詭異~~我媽的臉上都是黑黑的液體
因為我爸把一大口的"青草茶"吐在我媽臉上了.....
為什麼我爸會吐青草茶勒~~~
因為我爸這個老花眼老杯杯
把我媽前幾天在好市多買的高級進口日本鰹魚醬油當成青草茶了╰( ̄▽ ̄)>
所以我爸一喝到嘴巴就全給噴到我媽臉上...
至於我媽勒...
他平常對於這個比賽就是超級認真的~~
所以一大杯的鰹魚醬油...他一口氣就喝了四分之三杯 ..............................
接著就是聽到"噁~~~~~~~~~~~~~~~~~~~~~~~~~~~~~"
我媽去吐醬油的聲音了>///<
不知道的人說不定會以為我又多一個弟弟勒..............
他們又開始冷戰了~~~~可是我好想大笑阿~_~
(不過那罐鰹魚醬油包裝的真的很像寶特瓶飲料...所以媽你就原諒爸吧~"~)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喝醬油~~~

作者 gofly722 (嬰兒肥界的翹楚)
標題 我爸我媽真是受歡迎>///<這次是個關於火雞的故事~~~~
時間 Thu Apr 21 16:49:16 2005
────────────────────────────────────
想不到我爸跟我媽作的蠢事還真受歡迎~~
我在笨板第一次被M耶>////<
可是其實他們的笨蛋事情根本不只這樣阿阿阿~~今天再來跟大家分享一個火雞的故事 .....
我們家是一個很愛過節日的家庭~~
耶誕節我們一定會立起耶誕樹然後在樹下拆禮物~~
復活節我媽會弄彩蛋~而且會玩猜猜看誰被生蛋敲到頭的遊戲(這又是另一個很orz的故事.)
感恩節我們會吃火雞慶祝~~
對~~這個故事就是從那隻肥大的復活節火雞開始~~~~~~~~~~~~~~~
======火雞阿火雞我真是猜不透你分隔線======
我媽去年感恩節前夕跑去買了一隻很大很肥,肥到有點恐怖的火雞,
然後我媽很喜歡自以為有創意的作些大膽創新的嘗試~~
所以他開始往肥火雞肚子塞蔬菜塞香料~~
反正他就是竭盡所能的想塞滿那隻外表很肥大可是肚子卻很空虛的肥火雞~~
塞阿塞阿塞的~~我媽塞了一個我們都意想不到的東西~~~
在我們都還沒吃到那樣東西之前...誰也沒想到火雞的肚子裡會有那種東西...
=======到底我媽事塞了什麼鬼東西進去分隔線======
那天....我們一家和樂融融看著電視吃著肥火雞~~
吃著吃著吃著~~慢慢開始吃到我媽塞在火雞肚子裡的料~~
忽然我爸大叫~"挖~~火雞的八豆裡面有小雞耶~~賺到了賺到了~~買火雞送小雞"
我爸此時的表情就像當你吃螃蟹的時候發現他的殼裡面有一堆鮮美的蟹黃...
我爸此克的情緒就像當你敲開一顆雞蛋發現裡面有2個蛋黃一樣high~~
正當我爸還陶醉在我媽真是賢內助買到一隻懷孕的火雞的時刻~~
我跟我弟我妹開始瘋狂大笑...............................
最.好.雞.是.胎.生.的.啦!!!!!!!!!!!!!!!
對~~我的天才媽媽在火雞的肚子裡面....塞了一隻小烤雞~_____~
我的天才爸爸完完全全以為那隻小烤雞是肥火雞的小孩...........
那年的感恩節~~餐桌上充滿了快樂的笑聲~~
我媽跟我還有我弟我妹笑成了4個orz.........
那年的感恩節~~我爸跟我們冷戰了好久╰( ̄□ ̄)╯...................
爭論了好幾百年的問題~~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絕對絕對不可能會是雞生雞阿阿阿阿阿阿!!!!!!!!!!~~~~~~~~~

作者 gofly722 (誰要把我撿回家~_~)
標題 [耍笨] 笨是會傳染的~一人笨~全家笨!!!
時間 Wed Oct 12 15:21:38 2005
────────────────────────────────────
不由得你不相信~笨這種事~真的是會一個接一個的傳染下去Orz
話說昨天晚上我在幫我妹算數學的時候~
忽然覺得鼻樑一陣癢~~癢癢癢~癢癢癢~~
伸手一摸~原來是死蚊子在我鼻樑叮了個包~
本來想說不管他~等下應該就不癢了~
誰知道越來越癢越來越癢~癢到我拼命抓到鼻樑都快斷了~
所以就很自然的拿起桌上一罐帶有薰衣草香味專擦蚊蟲叮咬的藥膏~往鼻樑抹了一沱上去
恩~~真是清新的薰衣草香味~~!!
我都還沒反應過來~
眼睛忽然一陣刺痛~~痛到靠北~~整個人表情變成→(>O<)
阿阿阿阿阿~~那個藥膏快把我的眼睛薰到瞎掉了~~痛痛痛痛到眼淚都流出來了~
所以我就開始大聲的哀嚎~
哀到我媽都跑上樓來關心我~
(>O<)我:媽啊~~我眼睛好痛好痛啦~~那個藥膏好涼~我眼睛都張不開了啦~
然後我媽就很沒同情心的一邊笑一邊說:怎麼可能那麼涼~這是薰衣草味道又不是綠油精!!
一邊說~我媽一邊也打開瓶罐沾了一沱說~真的有那麼涼嗎?我也來試看看!!
阿阿阿阿阿阿阿~~~~~~~~~~~~~~~~~~~~~
恩~我的高分貝尖叫果然是遺傳到我老木~~
是的~我媽那個笨蛋~也跟我一起(>O<)了
(>O<)我:阿阿阿阿阿~~~~~~~~~~~~~~~~~
(>O<)我老木:阿阿阿阿阿~~~~~~~~~~~~~~~~~~~~~~~~~~~~~~~~~~
就看到2個眼睛張不開的母女在那邊大叫+蹦跳
終於~~我們家的笨蛋大王我爸也被我們吵上樓~
問了事情原委之後~我爸在旁邊幸災樂禍捧著肚子大笑~
我爸不笑還好~一笑就惹火了我們家已經(>O<)的老木....
然後我老木就帶著(>O<)的痛苦表情跟我爸說:
"你那麼厲害~不然你也擦看阿~~看會不會痛阿!!!!!!!"
正常人看到已經有2個笨蛋的前車之鑑..應該都不會被激將法給激到的吧!!!!!!!
可惜我爸不是正常人.....他居然也抹了一大沱在鼻樑上面 ~!!!!!!!!!!!!!!!!!!!!!!!!!
所以就變成...
(>O<)我:阿阿阿阿阿阿阿~~~~~
(>O<)我老木:喔喔喔喔喔喔喔~~~~~~
(>O<)我爸:..................(因為愛面子不敢叫出聲,可是2個拳頭卻握的緊緊的~!)
好不容易那個涼性慢慢散去~
我跟我老木的臉就從(>O<)變成(〒_〒)~開始狂流眼淚
可是我爸卻因為愛逞強抹了一堆所以整個人還是呈現(>O<)的緊繃狀態~
就在這個時刻~我阿姨跟姨丈碰巧拿東西來我家~
開門的時候是(〒_〒)(〒_〒)(>O<)這樣的3個人去迎接他們的~~
我阿姨一邊聽我們在說這個愚蠢的故事的時候一邊笑成了^++++++++^
然後還一邊大笑的說~笨死了啦~~你們一家人都好笨~~哇哈哈哈哈~~
正當我們家客廳環繞著我阿姨爽朗的笑聲的同時~~
我聽到姨丈在後面小小聲的說~"真的有那麼涼喔!?"
轉過去看的時候~~我看到我姨丈手指上已經沾了一大沱紫色的薰衣草藥膏.....
雖然我阿姨很想阻止他...
可是|我阿姨-我姨丈|>|我姨丈的手指-我姨丈的鼻樑|.....
而且我姨丈的下場比我們全家都慘~
因為.........
他抹歪了!!!!!他沒抹到鼻樑~~!!!他直接抹到眼睛裡面去了!!!!!!!!!!!
後來阿姨就帶著(>O〒)的姨丈去眼科求救了...........
笨真的會傳染~~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生生不息~~千秋萬世!!!!!!!


作者 gofly722 (誰要把我撿回家~_~)
標題 [耍笨] 笨蛋是學不會教訓的.....
時間 Fri Oct 14 22:55:38 2005
──────────────────────────────────
丟死人~~前幾天我們一家人被薰衣草藥膏給欺負的文章居然給推爆了〒︿〒...
不過我們家顯然沒有從薰衣草事件裡頭學到教訓,
笨這種事情不但會傳染~~而且還無法根治.........................
+------------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隔壁林媽媽-----------------+
話說隔壁林媽媽娶了個韓國媳婦兒~
所以我們這個社區理每一戶幾乎都收過很詭異的韓國小玩意兒~
就在今天晚餐過後我正在幫我老木洗碗的時候~~
林媽媽又熱心的來叮咚我們家了~~~"叮咚~~~~~"
"%&%&#(@*&@*&*......."←婆婆媽媽間窮極無聊的閒話家常~~恕我就不多加贅述了....
反正他們講了老半天之後,
熱心林媽媽從身後拿出一大包的東西~
然後笑開懷的跟我老木說~~
"這是我媳婦自己醃的泡菜~~很辣很夠味唷~~"
我老木這個標準歐巴桑一看到有好吃的當然也是笑的闔不攏嘴~~
然後他們又說了一堆客套話之後林媽媽就準備起身去別家送泡菜~~
走之前他特地轉身跟我老木交代~~~
"不過這個泡菜真的很辣喔~如果你們不是很會吃辣的話~吃之前最好先用水沖一下嘿~"
然後就哈哈哈哈一邊豪邁的笑一邊往下一家前進~~~
我老木把一大包泡菜拿進來之後~~?
放在桌上用手撐著頭死盯著泡菜看~~(⊙︿⊙)>
然後問我~"你說這泡菜是不是真的有那麼辣~~??"
(我們家的吃辣程度大概就是吃鹹酥雞多放一點辣椒粉就要狂喝水的那個level...)
然後我就翻了個白眼跟我老木說~
"阿你說勒~~林媽媽是四川人~他媳婦是韓國人~他們都覺得辣了~~你說他辣不辣!!??"
本來以為這樣回答之後我老木就會乖乖把泡菜拿去冰了~~
誰知道他完全不死心~~
還是一直纏著我跟我爸一直盧一直盧~~說他不相信真的有那麼辣~
結果我爸冷冷的說了一句~~~~阿不然你吃吃看不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麼辣~~~~~
阿不然你吃吃看不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麼辣了...................
阿不然你吃吃看不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麼辣了.................
阿不然你吃吃看不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麼辣了..............
不知道是我們家的人笨還是我們家的人都受不了激將法~~
我老木他~~完全忘記前幾天的教訓~~
夾了一大片的泡菜就往嘴巴塞去......................................
一秒鐘...
兩秒鐘.....
三秒鐘........
我老木放在嘴巴裡嚼阿嚼的一附輕鬆自在的"咕嚕"一聲吞進喉嚨~~
正當他一臉得意的想開口說~"沒............."(我猜他是想說沒什麼...)
我媽就開始哀嚎了~~~~
(咳。咳。咳....................)
恩..以下是一段猛烈急速的咳嗽聲....咳咳咳......
然後就是打開冰箱猛灌鮮奶...
我在旁邊已經笑到快死翹翹了~~我老木辣到整個臉跟番茄一樣紅>////<
不過我很聰明...我有學到教訓~~
所以我不會笨到跟我媽說~~"有那麼辣嗎??我吃吃看~~"
我只有在旁邊偷笑還有幫忙拍我老木的背~~
可是這個時候我們身後就傳來我爸的聲音~~~~
"你很誇張耶~~哪有那麼辣!!!???不過就是泡菜而已阿~~吉野家的泡菜都不辣"
阿阿阿阿~~我忘記我爸才是我們家的笨蛋大王~笨蛋大神了~~
我完全來不及阻止他~~他就已經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泡菜塞到嘴巴裡了....
恩...接下來我爸的反應動作完全跟我笨蛋媽媽一樣~~
唯一不一樣的是~~我爸燒起來了~~他燒起來了!!!!!!!!!!!
因為他打開冰箱隨便拿了罐東西就往嘴巴裡灌~~
他灌到的剛好是我弟昨天買的冰火......
燃燒吧~~燃燒吧~~老爸~~!!
燃燒吧~~燃燒吧~~!!老爸~~!!


====================================================
3G专利技术掀起国际争夺 六大电信巨头指控高通

--------------------------------------------------------------------------------
2005年10月31日 09:30

  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京华时报》报道,针对诺基亚和爱立信等六大巨头近日分别向欧盟提起申诉,请求欧盟就高通在3G移

动技术基本专利授权方面的做法展开调查,并制止高通反公平竞争行为一事,30日,美国高通公司做出回应,认为竞争对手的种种

指控是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的,并表示将积极应对任何对其授权和芯片销售行为的指控。

  高通不仅是CDMA技术专利的持有者,还拥有基于CDMA技术的3G标准的几项重要专利,其他厂商在发展3G技术时,需要和高通签

署知识产权授权协议。由于利益的纷争产生了该申诉事件。

  此次,Broadcom、爱立信、NEC、诺基亚、松下和德州仪器等六大电信巨头对高通提出了多项指控。6家公司指控高通公司没有

履行对标准组织做出的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授权核心专利的承诺。对此,高通公司表示,其已与多家厂商签署了130多个授权协议

,而其中包括这次进行申诉的6家公司中的5家,指控是缺乏合理性的。

  高通还否认当前的授权模式意在排除手机芯片组市场的竞争对手,理由是,高通已经把技术授权给了主要的芯片生产商,包括

德州仪器、NEC、英飞凌、飞利浦、杰尔、摩托罗拉、威盛和富士通。

  此外,在多项指控中,6家公司还提出,高通为WCDMA标准基本专利收取的版权费用过高,因为高通对WCDMA标准有较少重要贡

献。对此,高通则认为,这几家对高通提出指控的厂商都是主动和高通进行签约的。此次申诉行为显示出那些被授权厂商试图通过

寻求政府干预,对授权协议进行重新谈判。

  对于6家公司的联合申诉,高通CEO保罗·雅各布表示不惊讶。他在申明中称:“诺基亚等2G供应商针对高通提起申诉并不让人

感到意外,因为它们可能成为3G市场竞争中的输家,而我们为客户提供的3G技术、芯片组和软件正是推动3G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之

一。”(辛苑薇)


====================================================
India and China

What's to stop India and China?
Oct 27th 2005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India and China could grow even faster but for their political timidity

FOR the past two years and, according to projections, this year and next as well, the Indian economy has managed

to grow at around 7% or better. That allows optimistic souls, in London, New York and Tokyo as well as in Delhi

and Bangalore, to hope that India might now be on the verge of repeating China's awesome transformation. By

averaging annual growth of 9.5%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lift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ut of poverty in

the most rapid and far-reach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history.

Such talk, alas, is just that: optimistic. Even India's prime minister, the courteous and intellectual Manmohan

Singh, admits as much. He admires China's discipline in driving through big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economic

reforms, he says; but notes (with diplomatic phrasing), that China is “more focused than India, as a democracy,

can afford to be.” It is, he reckons, a price worth paying; he has no desire to see India change its political

system.


Advertisement
Yet just at the moment, democracy is proving far from helpful to Mr Singh as he struggles to move India's

economic reforms on to the next stage. In the early 1990s, then serving as finance minister, he became every

economist's darling by introducing measures that set India back on the path to growth. Tariffs were slashed,

exchange controls scrapped, the “licence raj” that strangled business in red tape largely abolished. In

retrospect, that was the easy bit.

The reforms of the 1990s required vision, but tended to benefit everyone and harm no one. What India needs now is

a raft of supply-side reforms that will, in the short term at least, hurt powerful interests. These are

principally the trade unions which, through their control of the Communist parties that in turn prop up Mr Singh's

minority government, are able to hold him to ransom. As we report (see article), the Communists have more or less

brought Mr Singh's reforms to a halt. He has been unable to continue the task of privatising the plethora of

inefficient state-owned businesses. He has found it almost impossible to ease the system of caps that limi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any big sectors, notably retailing. And labour market reform is not even being

discussed.

It is not fair to blame Mr Singh for all of this, though he might have tried harder. He is 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 Although he is prime minister, it is Sonia Gandhi, the president of the Congress party, who takes the big

decisions. Under her rule, the party has reverted to its traditional stance; left-leaning and not very interested

in reform. For its part, the opposition 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 which was once truly reformist, has lapsed

into internecine and perhaps terminal bickering about the virtues of Hindu fundamentalism.

The gloom should not be overstated: India today has a dynamism that has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witness the

incredible growth of outsourcing companies, now doing legal and medical work for clients around the world, not

just running their call-centres. The momentum from the earlier reforms continues, and despite his difficulties Mr

Singh has been able to introduce a national rate of value-added tax, and pioneer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road building. It probably is the case that the earlier reforms focused too much on the affluent city-dwellers

at the expense of the rural poor—who voted the BJP out of office last year—so a period of consolidation may be

no bad thing. Sooner or later, though, India will have to tackle its remaining rigidities. The fate of Mr Singh,

increasingly these days seen as someone to be pitied rather than admired, is a reminder of just how powerfully

politics can constrain economics.

So too in China
That is so in India, perhaps, but surely not in China, which may lack the benefits of democracy, but is at least

free of its pitfalls? Only up to a point. China is clearly not a democracy in the sense of having an elected

leadership or multiple political parties, but that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saying that its people have no power.

The really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e presidency of Hu Jintao, who completed the drawn-out business of assuming

power only a year ago, is just how nervous he appears to be about popular discontent, and the lengths to which he

is going to appease it.

China officially saw no fewer than 74,000 riots and demonstrations last year—some small and peaceful, but many

large and a number even violent. Just like Mr Singh in India, Mr Hu is consequently being forced to concentrate

much harder on the rural poor than on the coastal cities. Cleaning up corrupt and abusive government is one

priority for him, reducing the burden of tax on the countryside another. Tackling pollution, which invariably

hurts the poor more than the affluent, has become a third.

As in India, this renewed concern about discontent among those left behind by progress is tempering

liberalisation. This is most obvious in the area of the Chinese economy which needs it most: the banking sector.

As we report (see artic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learly recognises that its banks are under-capitalised and

insufficiently profitable, and it has taken some impressive steps to correct these problems with determined

efforts to recapitalise the weak and clear up at least part of what used to be a mountain of bad debt.

But it has not been anything like brave enough. The government has not addressed the root cause: the big banks

remain, ultimatel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and not the rules of commerce, which is why foreign

investment—which would improve efficiency by opening banking to lots more competition—remains restricted, just

as it is in India. As long as this is so, the pressure to allocate credit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patronage

rather than market efficiency will persist. Fearful of ceding too many levers of control to the private sector,

let alone foreigners, China's nervous leaders are still shying away from the toughest decisions. The method of

getting rid of a government that is seen to be failing its masses might be different—revolution in China, the

ballot box in India. But the world's largest autocracy and its largest democracy have more in common than one

might think.
====================================================
宏達電 手機藍海第一旗艦
張殿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數位時代】


今年8月30日公布的半年報,宏達電子以每股稅後盈餘11.54元,打敗其他上市櫃公司,榮登獲利最高企業榜首。
此外,在今年美國《商業週刊》全球科技100強榜單中,它名列世界最快速成長公司的第10名。

宏達電憑什麼達到這樣的成就──它做對了哪些策略,開發了哪些關鍵技術,又累積了哪些競爭優勢?

「現在每一家公司都希望自己變成宏達電!」一位知名產業分析師,轉述著企業老闆們的心聲。當台灣所有電腦系統商都跨進手機

領域,也都重新陷入PC時代的殺價惡性循環,對這些苦痛的經營者而言,宏達電子(以下簡稱宏達電)穩定爬升的獲利率,簡直就

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每一家公司都想做宏達電,但並非每一家公司都像宏達電一樣願意每年花費五%營收在研究發展上,「這在台灣產業界,是相當不

尋常的高研發費用數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如此評論。

和歐美電信商合作
強攻微軟系統智慧型手機

五年前以代工康柏「iPaq」PDA一戰成名後,宏達電不但順利進軍無線領域、轉型成功,也突破手機品牌大廠的封鎖,受到市場肯

定,開創出業界第一個跳過手機品牌,直接與電信服務業者合作的商業模式。宏達電今年出貨約一千六百九十萬台,明年預計還要

成長七六%,其中PDA手機將占營收兩成。美林證券分析報告指出,宏達電的3G通訊產品,還會再拉高毛利率。

「其實這是一個能見度很差的行業,」瑞銀證券副總裁謝宗文說,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很難預估,主要是平台很複雜,每一家也都有

秘密武器,但每一家也沒有把握能夠準時上市。但是宏達電為什麼會無人能及,成為各家投資機構「最有把握」的公司?

宏達電 手機藍海第一旗艦



目前全球每十支微軟系統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就有七支是宏達電生產的,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只要在無線手持式裝置作業

系統中,微軟OS作業平台勢力愈來愈大,宏達和對手的差距就愈大。

從營運模式的角度來看,當五年前台灣手機製造商都朝向承接低價量大的手機品牌廠訂單時,宏達電卻積極進軍Vodafone、Orange

、mmO2、T-Mobile等歐洲電信營運商市場;美國前五大中,則有四家(Verizon、Sprint、AT&T、Cingular)是宏達電客戶,現在

全球超過五十家以上的電信營運商及通路商,都和宏達電有合作關係,「電信業者重視的是穩定度,宏達電和電信業者經過無數的

測試和認證,這是競爭對手難以撼動的,」謝宗文說。

就市場模式的角度來看,宏達電也創造了一個「藍海」,開拓出過去市場上未曾發現的領域。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就對媒體

指出,「宏達電把PDA加上無線通訊功能,創造了全新的『資料搜尋』市場,也開創了一群需要隨時上網、收發email的商務顧客層

。」

九百人投入研發
微軟陣營最悍最快的團隊

這也是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敢一直以倍數「放大」研發團隊的關鍵:為客戶的價值而研發,而不是為研發而研發。周永明回憶起一

九九九年時,他領導一個將近七十人研發團隊,當時他覺得這樣的規模已經很大了,要管理更多人將會是一件瘋狂的事,他根本沒

料到才不過五年的時間,他的研發團隊已經成長十倍以上。二○○二年初宏達電股票上市時,研發團隊是三百二十人,○二年底達

四百人,○三年達到六百人,○四年更達八百五十人,目前宏達電的九百人團隊,未來三年內還計畫增加一倍。

以宏達電的「營運模式」來看,強大的研發團隊實有必要。「像很多新的bug(設計缺陷),電信公司很多根本查不出來,只能靠

不停經驗累積,甚至等用戶反應來解決問題,」謝宗文說。

宏達電的研發中心門口沒有招牌,只有一張照片和兩行字:「本單位員工,禁止帶非本單位員工進入」,唯一一張照片,則是微軟

總裁比爾.蓋茲一手拿著宏達電手機、一手用大姆指往上比。

宏達電研發能力有多強,微軟最清楚。當年微軟手機平台陣營中,摩托羅拉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台柱,但是當摩托羅拉有些產品還

在測試時,宏達的產品已經上架。二○○四年十一月,歐洲最受歡迎的3C玩家雜誌《T3》(相當於美國《Stuff》雜誌的權威地位

),針對全球各家智慧型手機做評比,參與者包括諾基亞、新力、摩托羅拉等產品,最後竟只有宏達電產品拿下五顆星的評價。

宏達電的九百人研發組織並非以流程的高低階劃分,而是以「專案」型式精神來做研發的分工,所以團隊成員彼此都能高度地參與

分享。一般台灣公司的研發中心裡最多躺著一年後上市的產品,但是在宏達電,有些工程師已在為三年後的產品日夜埋首,顯然和

過去的ODM模式大不相同,也透露對自己的未來產品規劃充滿信心,「我們不用特別依附在別人的架構上做Me Too,是我們最大的

優勢,」周永明表示。

然而宏達電並非沒有跌倒過,二○○二年為Orange成功推出Xda手機後,宏達電原本想乘勝追擊推出Xda II掌上型電腦,但馬上被

媒體批評設計過於笨重,消費者也反應有軟體不相容的現象。但讓人驚訝的是,宏達電的「復原能力」,二○○三年六月,Orange

再推出宏達電的SPV C500,重量僅有一百公克,長寬高為108×46×16公厘,是當時全球最小的智慧型手機。

宏達電不但重新得到市場好評,並一舉拿下戴爾電腦及Palm的新訂單,這也說明了宏達電在研發上的「板凳深度」。

宏達電藍海視野一
選擇WinCE走困難的路

長期和周永明工作的內部人士都知道,周永明有一種「擺脫現有格局」的做事風格,宏達電總經理室特別助理劉在武則指出,「宏

達電的創新能力,除了紮實的研發能力之外,就是遠見(vision)了。」也是這種「遠見」,讓宏達電一路可以在關鍵的「對的時

間」,走出紅海的迷思,找到了通往藍海的三個重要視野:

第一個通往藍海的視野,是宏達電在作業平台上的大膽選擇,不走簡單的路。宏達電當年進軍PDA時,正是Palm OS當紅之際,宏達

電為什麼毅然決定採用WinCE?周永明指出,當年他第一次看到Palm系列PDA時,便認為Palm的功能太過簡單,未來反而在市場上受

到的局限性較大。他比較認同微軟「Handheld PC」的概念,雖然比較複雜,但是未來空間更大。決定了這樣「走困難的路」方向

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宏達電,就開始爭取微軟所開放的合作對象名額。

最困難的時刻是在一九九九年,宏達電初期募集的資金已經用盡,許多股東甚至追上門來要求退股。但宏達電前執行長卓火土對自

己技術能力的自信,不惜抵押自己名下的房子。董事長王雪紅獲悉後,繼續挹注百萬美元,讓公司繼續沒有後顧之憂地去追求創新



宏達電則繼續做冒險的決定,像在微處理器元件部份,也沒有採用當時一般採用的摩托羅拉Power PC,而選擇Intel的Strong ARM

架構。二○○○年時更不計成本,和美國無線通訊晶片巨人高通(Qualcomm)一起研發手機的規格。當時這則新聞並沒有受到太多

注目,卻為宏達電的3G技術打下基礎,也讓宏達電成為二○○四年全球第一家推出3G智慧型手機的公司。

宏達電藍海視野二
跳過品牌直接找電信業者

第二個通往藍海的關鍵,是「跳級思考」,追求電信業者的認證。周永明還在擔任研發副總時,就自己扛起行李箱到世界各地去看

展,除了觀察無線產業的先進技術,也到處去找可能結盟的市場機會。「我們要非常了解消費者實際想要的需求,這樣子才能和客

戶交流意見,」周永明說,也是因為看見手機品牌的激烈競爭,才決定直接「越級」挑戰難度最高的電信營運商市場。

但要跟T-Mobile、Vodafone等歐洲大型電信營運商做生意,談何容易。首先就是認證問題,宏達電必須與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際

大廠同時競爭,「人家願意跟你談,你就要感謝他們了,」周永明形容。

宏達電的大膽躍進,其實正好是歐洲電信產業開始從「語音」服務轉向到「數據資料」服務的關鍵時刻,布局無線通訊已久的宏達

電抓到了這個契機。不同於品牌手機大廠對台採購,大都是低價的「入門款手機」,歐美電信業者為拉抬3G內容服務業務,急需強

大影音資訊處理能力的「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的產品規劃也正符合這樣潮流,「這讓宏達電能大量出貨高階手機,平均出貨單價

比台灣業者高了一倍,還可以保持二○%以上的高毛利,」一位手機廠副總經理表示。

宏達電藍海視野三
運用新創技術滿足人性

第三個藍海的視野,是對於產品「人性化介面」的追求。宏達電一開始幫康柏設計iPAQ時,就把業界常用的CF插槽拿掉,「這是一

個節省空間的大突破。」宏達電也首度採用日本新力的低溫多晶矽(LTPS)螢幕做面板,打造了當年讓人愛不釋手、色彩亮麗的

iPAQ。此外,宏達電也拿掉厚重的電池模組,改用歐洲公司剛開發出來的鋰聚合物高分子電池技術,大幅把PDA體積縮小。

要大膽擺脫現有格局,周永明在組織內展現了與眾不同的領導魅力,功不可沒。「他是一個有感染力的人,」由《工商時報》轉入

的劉在武指出,當初要推出第四代智慧型手機時,周永明希望手機重量能比上一代再少三○%、尺吋再小三○%、電池效能再增加

五○%以上,研發工程師們當場質疑根本塞不下這麼多功能,但周永明說:「塞不進去,宏達電就沒有附加價值,怎麼做世界第一

呢?」

也是這種強烈的自我挑戰性格,讓宏達電一直不斷挑戰極限,「剛開始的時侯,很多工程師都認為何必要講創新,不就是把產品設

計出來就好,」周永明表示,經歷多年的訓練,現在研發團隊大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想問題,發揮創意。

也是這一連串戰功,讓宏達電創辦人之一卓火土,安心地在今年九月交棒給這位行事風格踏實,但思想卻具備高度開創性的經理人

。不過,雖然宏達電目前已在世界手機市場殺出一片藍海,但周永明眼前的挑戰,其實並不遜於當年創業之時。

第一大挑戰,就是如何圈住藍海的競爭優勢地盤。全球大廠也不是省油的燈,未來勢將利用品牌優勢夾殺宏達電,宏達電一方面除

了得對既有系統業者提出更客製化、更多樣的快速服務,也必須維持準時出貨能力和品質紀律,這也是過去宏達電能一直順利成長

的關鍵。特別是像智慧型手機的關鍵零組件,動輒三、四十組,但是一旦熱賣,備料就一定不夠,這也是智慧型手機未來成長的一

大挑戰。

其次,宏達電一向低調,也是因為了解整個智慧型手機的戰局還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之中,各種平台和規格隨時有可能因為市

場的快速變化,加速淘汰。所以這支台灣藍海艦隊的「旗艦」,必須更專注在「自我挑戰」的速度,讓宏達電能繼續迎向浪頭前進






====================================================
【中時電子報獨家披露-數位時代封面故事】

藍海艦隊 擺脫流血代工宿命


台灣宏達電子一年賺上兩個資本額,而且業績持續成長。
不只宏達電,包含華寶、閎暉、英華達等手機公司,也都採另類競爭思維,
在手機市場裡創造了《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書中所說的「藍海契機」。




宏達電 打造藍海艦隊
【數位時代張殿文-中時謝宗龍】94.10.31
宏達電以另闢戰場的藍海策略,深耕smartphone的市場,擺脫了流血代工的宿命。也被美國《商業週刊》選出了亞洲五十強公司。

宏達電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只要訂定清晰的目標,就不計代價持續續前進。......




張殿文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封面故事



《藍海策略》一出版,每個台灣人都在尋找──哪裡有無人競爭的新市場,哪裡有「藍海」?這種集體性的焦慮,反映出一個大部

分台灣企業的悲涼處境──大部分人都置身在「紅海」之中,每天面對著無止境的殺戮競爭,無所躲逃。

由PC到筆記型電腦、GSM手機,台灣代工業創造了偌大的世界市場,卻也和世界所有的專業組裝廠(EMS)一起把自己圈繞在價格破

壞的紅海裡。二○○五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比前一年成長四○%,達到六千萬台大關,但是手機出貨更驚人,預計二○○五

年將達六億五千萬支,比筆記型電腦多了十倍以上。

手機不僅出貨量大,二○○五前三大手機公司推出的機型也都在四十款以上,讓通訊市場蔚為一片「機海」。台灣代工大廠對這種

「魚群大咬」無不見獵心喜,從明基、廣達到偉創力(Flextronics)、鴻海,早就用代工經濟規模的割喉策略把機海「染紅」。

在這已幾近瀰漫世界每一角落的紅海汪洋裡,還有藍海嗎?答案是:有!而且就在台灣的新興手機產業裡,但它們做的可不是尋常

手機,而是Smartphone,台灣最早給它的中文名字,就叫「智慧型手機」。


手機裡的藍海
Smartphone讓宏達電亞洲最賺

今年五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洛杉磯舉行的微軟開發商大會上,拿起一支結合「Win CE介面」和「寬頻上網

」的手機,向所有微軟的戰略伙伴打氣,這支蓋茲口中「全球最先進的手機」(可隨處上網,並整合所有Office軟體)就是來自台

灣宏達電子的Smartphone。
今年八月的《Business 2.0》雜誌宣稱:宏達電是「全球最火紅的手機商」,並是全球二十九個最佳的商業範例之一;十月二十日

出版的美國《商業週刊》選出了亞洲五十強公司,台灣宏達電排名第三十一,獲利成長高達二八九%,成為亞洲最會賺錢的五十家

科技公司的第一名。

宏達電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但是宏達電並不形孤影單,因為台灣今年有能力向賺進一個資本額目標挑戰的手機相關公司,還有

英華達、閎輝和華寶,這四家公司的股價也都維持在三位數。

同樣是工程師口中的「系統商」,為什麼鴻海的毛利率落得只有八%、華碩十二%,但是宏達電卻可以飆到毛利率二四.四%,三

倍於鴻海、兩倍於華碩?

產業標準多元化
手機難套用筆電成長模式

首先,是手機產業多元化、未定型的規格,完全不同於PC產業的大一統,這使得手機公司有機會尋求「另立門戶」的藍海。

二○○四年成長快速的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有一半出貨是來自台灣廠商,到了○五年時更高達七○%,全球每十台筆記型電腦有

七台來自台灣,這是台灣筆記型電腦五大廠商把生產線全部外移大陸、爭相擴大火藥庫規模的「戰果」,也是哈佛大學教授麥可.

波特(M. Porter)典型競爭力思維之一:持續降低成本,追求最有效率的經濟規模。

仁寶集團董事長陳瑞聰兩年前就信心滿滿地指出:「如果看台灣筆記型電腦在全球市占率的如何攀升,就可以想像未來台灣在手機

市場的成長及殺戮能力。」雄才大略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四年之前就指出:「當手機報價達到一支一百美元時,就是鴻海大

舉進軍的時刻。」

這兩位全球IT製造鉅子說對了,但也都說錯了。

五年前動輒成本三百美元的手機,在製造商全球運籌供應之下,今年一支進階手機的報價,大約是八十五美元,成本單價殺到五年

前的四分之一。但是手機並沒有複製台灣搶占筆記型電腦全球市占率的曲線。過去「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經營模式,造就了全

球PC產業最強的殺戮艦隊,但是手機市場則不同──過去五年,台製手機市占率從沒有超過全球產能的七%,即使今年預期將達到

七.五%,但也僅是筆記型電腦全球占有率的十分之一而已。

「主要是PC是屬於Wintel(微軟視窗+英特爾微處理器)架構,但手機不是,」資策會情報中心副主任秦素霞就指出,在Wintel的

穩定架構下,台灣可以專心發揮代工專長,雖然大錢都被賺走了,但還是有全球市場積沙成塔的「小錢」讓台灣大廠瓜分。但是到

了手機平台之後,從作業軟體到晶片整合方案,各家紛陳,這使得台灣大廠很難聚焦發展規模經濟,其中「智慧型手機」猶甚。所

謂「智慧」,指的就是更開放式的基礎系統架構,以便讓各種應用軟體往上堆疊,「這更加深了台灣廠商的難題,」秦素霞說。

諾基亞不鬆手
台灣只能搶食低價手機

諾基亞一直不肯將手機外包予台灣ODM廠商,則是另一個關鍵。這家全球市占率高達三○%以上的第一大手機公司,經過了五年時

間,仍然把設計權緊握手中,儘管鴻海在北京為其量身打造了「星網基地」,並遠赴芬蘭買下機殼設計公司藝謀(Emoyi)來強化

整合供應鏈,但根據花旗美邦銀行的資料,諾基亞的外包比例僅占出貨五%,而一直強化外包策略的摩托羅拉則是二五%,索尼愛

利信的外包則占六○%,但大部份代工訂單則交付予世界第一大專業組裝商新加坡偉創力,而沒有流到台灣代工商手上。

手機品牌外包比例偏低,主要還是因為外包模式對成本的降低,其實相當有限。瑞銀證券副總裁謝宗文就指出,諾基亞採購大宗零

件的議價能力,並不輸給EMS廠,再加上諾基亞決定一手統包設計製造的時尚元素,只留下最邊緣的海洋線(低價產品線)讓台商

殺戮,台商的全球手機市占率也很難大幅提升。

但是諾基亞萬萬沒有想到,會有宏達電這樣的「藍海艦隊」殺出,而且速度之快、產品線之齊,相當出人意表。「即使諾基亞推出

智慧型產品線,三年內應該也無法追上宏達電,」一名外資分析師如此評估。

壓寶Win CE系統
宏達電比微軟態度更堅定

回顧手機的歷史,從一九七三年摩托羅拉工程師用「兩塊磚頭大」的手機,在芝加哥街頭打電話給他在AT&T實驗室的好友那一刻起

,手機進化史的其中一條主軸線,就是「體積縮小史」。二十世紀末,當手機體積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三十分之一、通話時間是三百

倍時,手機的「空間」也增添無限想像:更多的功能和更多解決生活不便的方案,都爭相放進手機之中。

這種進化史也造就了「智慧型手機」產生的背景:一支手機裡允許同時執行多個程式,像是用手機一邊聽音樂,一邊玩遊戲,但是

當電話來的時候還可以接聽,一結束通話,就可以繼續聽音樂。最後到了上網、處理email,處理微軟各種Office文件。

所謂「基諾亞三年內追不上」的產品線,指的就是將這些應用軟體一件件都放進手機裡,就像是一艘砲艦可以用來做指揮,同時保

持巡曳速度,上面還可以停飛機。

也是在一九九九年,微軟正式跨入手持式裝置平台,不過前有Palm的勢力,後有諾基亞Symbian平台的防堵。這也是手機產業另一

吊詭之處,表面上手機平台比PC更多元,但是每一個平台都充滿了封閉性,光是周邊的擴充,就不像個人電腦這麼方便,也難怪當

宏達電從PDA到3G的作業系統都選擇微軟陣營時,外界從來沒看好,「其實當初連微軟自己,都只是卡位的心態,」謝宗文表示,

在手持式作業系統的發展上,宏達電比微軟還清楚要的是什麼東西。

宏達電這種「比微軟還堅定」擁抱Win CE的態度,說明了宏達電當初為何能比「不得不擁抱微軟」的摩托羅拉,還更快地開發出「

原型機」,代表微軟把第一台智慧型手機送上世界市場。

設計力超前
穩居智慧型手機龍頭寶座

正因有了當初破釜沉舟的決心,宏達電目前在智慧型手機的設計能力,已經找不到對手,一年半前,宏達電就做出了全球第一支「

四頻雙網」的手機(GSM850/900/1800/1900和GPRS、802.11b);在人性介面部分,有三十萬畫素CMOS數位相機鏡頭,多段變焦、

多組外框,可直式、橫式螢幕切換,還有三.五吋大螢幕可以錄影等。

在數位介面部分,除了可閱讀Word、Excel、PPT、PDF文件、聆聽MP3音樂,並可透過藍芽、紅外線來傳輸音樂、文件或圖片,或是

利用市場上最通用的SD/MMC記憶卡來進行交換,這些在今日看來當紅的機能,宏達電都搶先一步。

也正是看見了宏達電在微軟平台上「表現出優異的擴充性」,惠普、諾基亞、Palm也不同程度靠攏了微軟陣營,在無線手持式裝置

作業系統之中,微軟的勢力愈來愈大,根據IDC統計,微軟陣營的無線手持裝置,二○○五年是三千五百萬支,明年會成長到六千

兩百萬支,成長約一倍。

猶記兩年前,當宏達電跨入智慧型手機時,明基電通通訊部門總經理陳盛穩並不看好:「手機就是手機,不是長腳的PDA。」但是

不到兩年的時間,宏達電的產品愈做愈小,沒有人做得比宏達電「更像」智慧型手機,說明宏達電絕不只是大膽搶進無人市場,而

是經過冷靜的「藍海思考」。

結盟電信業者
摒棄機海策略駛向新藍海

首先,還是過去從不在「紅海」市場範圍內的電信業者支持。自二○○一年起,宏達電開始在歐洲傳來捷報,從T-Mobile到Orange

都相繼採用,「光是和電信業者之間的測試有多麼辛苦,外界就很難想像,」宏達電董事長特別助理劉在武指出。有了電信業者的

推波助瀾,宏達電在歐洲和美洲看見了廣闊的藍海。

英國調查機構Canalys就指出,未來旅遊休閒事業的風行,和企業電子郵件收發市場持續成長,是宏達電這種智慧型手機公司的悠

遊之地。這種市場前景也讓宏達電這種「藍海艦隊」免於「價格波動」之苦。到一個很少人去的地方,維持高價值的營運,避免產

業的殺戮競爭,背後則是「不連續時代」精神(The Age of Discontinuity),重於思考和反省後的再行動,敢下決定,趕得更快


而過去在2G時代中獲勝的公司,很可能在3G中滑鐵盧,主要是所謂「機海策略」背後的單一邏輯思考(既然抓不住流行趨勢,乾脆

以多機型測試,等主流規格確定後,再大舉生產,降低成本),蘊含著無窮風險。是宏達電卻是「以一敵多」的「後進者的優勢」

,完全沒有競爭對手,走別人不走的路,反而促成了手機產業一個大轉型的機會,台灣的產業大軍,也從智慧型手機崛起找到了新

出路。

從神達到英華達,帶著冒險性格與理性探索的能力,他們既尋找著企業自身全新的藍海角落,也創造出台灣產業發展的新航線。也

許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台灣產業由單純代工轉向設計、技術與時尚的創新,新手機產業將是最佳的轉捩點,台灣要離開紅海,駛向

藍海,宏達電帶領的新藍海艦隊,絕對是你該關注的全新標的。


====================================================
台MP3市場銷售10月中下旬急速冷凍
iPod nano特效藥也退溫 MP3銷量不如預期
(記者許金池/台北) 2005/10/28


難逃台灣通路市場進入銷售淡季效應魔咒,MP3播放器整體銷售從2005年10月中下旬呈現急速冷凍狀況,連市場火熱的iPod nano也

受到衝擊,銷售量不如業者預估,對此,台灣蘋果表示,不便對市場實際銷售數字表示任何意見。

 相較2005年9月開學潮MP3播放器呈現熱賣情況,一線品牌包括iriver、明基(2352)、微星(2377)、宏碁(2353)等銷售呈現

2∼3成的成長,多家MP3業者指出,從2005年10月中下旬開始,MP3播放器市場銷售可用冷清兩個字形容,各家業績幾乎呈現50∼70%

不等衰退。

 除各大MP3品牌銷售飽受銷售淡季的衝擊外,市場吵得火熱的iPod nano也受到不小拖累,門市業者指出,10月初市場還出現一機

難求榮景,各門市間頻頻調貨,但近1週來,集中商圈已有不少門市已有iPod nano現貨供應。

 通路業者指出,此波iPod nano約到貨1.5萬台,包括展碁、聯強(2347)取得3, 000∼10,000台不等貨源,雖然整體來看iPod

nano市場銷售反應不惡,但各門市過於樂觀下單(overbooking),加上10、11月進入銷售淡季,還有國外頻頻傳出iPod nano面板

易刮傷的不利消息,也是造成消費者買氣暫時觀望的主因。

 雖然iPod nano銷售狀況呈現各家說法不一的現象,但從零售價走勢亦可看出端倪,門市業者指出,2GB iPod nano官方建議售價

6,900元,4GB機種8,600元,已有門市業者2GB零售價壓低至6,100元,4GB機種亦喊出破8,000元價位進行銷售,顯示出iPod nano產

品蜜月期已有縮短至1個月的跡象。

 針對iPod nano買氣不如預期說法,台灣蘋果表示,不便表示任何意見,對實際銷售數字與市佔率請參酌IDC、GFK等公正市調單

位所公布數字為準。

====================================================
2005.10.31  工商時報
聯電孵小雞 進軍3G晶片
王仕琦、吳筱雯/新竹報導
    國內手機製造廠商近日傳出數名資深工程師前往竹北IC設計公司瑞銘科技任職,經查證,瑞銘大股東為聯電持股九九.九九%

的宏誠創投,主要產品為PHS手機及TDSCDMA三G手機等晶片開發。這是台灣IC設計界繼聯發科、凌陽、及威盛之後,第四家投入三G

手機晶片開發的IC設計公司。但背後金主為聯電旗下創投,已憑添想像空間,且研發團隊部份人員來自聯發科,更增聯電集團與聯

發科間的競合關係p想。
    依據經濟部商業司資料,瑞銘科技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九月,目前資本額為二億三千餘萬元,董事長由宏誠創投總經理鄭敦謙

擔任。五席董事中,宏誠創投持股五百萬股,佔二席董事;另一大股東為龍一創投,投資四百萬股,龍一董事長為宏碁創辦人施振

榮,在瑞銘的法人代表為知名創業家陳五福,擔任瑞銘獨立董事者為益登科技董事長曾禹旖。瑞銘技術團隊中曾任聯發科經理的劉

上杰,也在董事會中。

    聯電集團近二年來大量投資各類應用的IC設計公司,早已是業界公開討論的話事實,但瑞銘科技的身家規格仍顯示聯電對其寄

予厚望。尤其董事長由鄭敦謙擔任,他曾任台灣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部門副總裁,是聯電集團負責評估轉投資事業的最主要人物,

由他親自掛名瑞銘董事長,顯示聯電對轉投資瑞銘相當看重。而成立一年的IC設計公司,資本額即達二億餘元,研發人員超過四十

位,成長速度遠較一般新興IC設計公司快速。
    瑞銘技術團隊進入董事會的代表劉上杰,擁有台大電機、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博士學歷,曾任職聯發科負責手機IC相關規畫工

作。兼任瑞銘獨立董事的益登董事長曾禹旖證實,瑞銘內有部份團隊來自聯發科,在PHS晶片開發出來後,現在已經轉向投入三G手

機晶片開發,包括大陸風行的TDSCDMA規格,即為主要投入項目。
    由於聯發科在三G手機WCDMA晶片組佈下重兵進行研發已有相當時間,聯電卻又支持其員工自行創業成立三G晶片設計公司,呈

現出聯發科與聯電先後投入三G晶片市場的競爭態勢。未來瑞銘在資金、製造及上下游整合資源掌握上,應會展現更有力的連結。

2005.10.31  工商時報
本是聯電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王仕琦、吳筱雯/新聞分析
    開發三G手機晶片組到底有多貴?舉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功搶進GSM/GPRS手機晶片組的聯發

科,從二千年開始投入到第一代產品出來,這段約莫三年左右的時間,光向全球各大GSM手機通訊協定軟體公司申請授權,就花掉

新台幣十億元以上,而這還不包括晶片開發費用、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以及數不清的管銷費用。
    而開發三G手機晶片組到底有多難?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全球PC巨擘英特爾,並沒有享受到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優勢,二千

年宣布投入開發GSM/GPRS手機晶片組以來,產品飽受客戶挑剔,一直到今年才找到第一家客戶,積極進軍手持式產品微處理器的

三星電子,至今仍採用其他專業手機晶片公司的解決方案,並未自行推出手機晶片組。

    面對軟、硬體規格更高的三G晶片組,聯電可以等著開發已久、持股還有相當比例的聯發科推出研發成果,再透過資本市場從

中獲利。但聯電卻選擇另外投資年輕一輩IC設計技術團隊成立的三G晶片設計公司,顯然對三G市場有更深的期待。尤其瑞銘科技選

擇中國大陸將採用的TDSCDMA規格進行研發,在系統產品面一定需與大陸通訊產業有深厚關聯,才能進一步取得標案訂單,聯電集

團未來在這方面可給予瑞銘的資源協助,相當可觀。
    聯發科為了維持拳王地位,產品戰線一項項拉開,已具有其「怪獸級」的經濟規模。而聯電為了培養更多家「提款機」轉投資

公司,近二年大量扶持得新興IC設計公司,也猶如「孵小雞」般逐漸由雞蛋化為小雞,漸次推出產品。聯電孵出的新小雞,難免與

聯發科的新產品線直接衝突,二家系出同門的企業,也不得不面對戰線重複的競爭。一位IC設計業資深人士比喻的好,聯電廣泛投

資各項新產品IC設計廠商,其實或多或少都有「國民黨可不樂見親民黨逐漸坐大」的意味,背後深意,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
Fed改朝換代 捨神諭講白話


■ 劉道捷

18年前,當時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伏克爾宣布辭職,雷根總統提名葛林斯班繼任當天,美國30年期公債重挫3.5點,

美元對日圓暴跌2.6%,因為市場對葛林斯班所知不多,擔心他無法接下威名赫赫的通膨殺手伏克爾的重任。
上周,布希總統提名柏南克繼任Fed主席時,市場平靜無波,證明市場與Fed這麼多年來大有進步,不再擔心聯準會主席換人天下就

會大亂,知道聯準會這種機構遠遠超越個人,甚至超越身影像葛林斯班這麼巨大的人物。

柏南克出任Fed主席,九成九會得到美國參議院的同意,Fed改朝換代幾乎已經可以確定,Fed在柏南克主持下,也幾乎確定會改變

,但會有什麼變化,跟葛林斯班掌控聯準會18年的情形會有什麼不同?

葛老風格 說話像天書,沒人懂

一定會大大不同!看看葛林斯班的風格,大概可以想到Fed日後的轉變。

有人說葛林斯班好像古希臘德爾菲太陽神神廟的女祭司,人人對女祭司誠惶誠恐,因為諸神有什麼神諭,全部要靠祭司解讀給凡人

聽。像希臘聯軍要出征特洛伊,奪回天下第一美人海倫前,就到德爾菲神廟,問過神的諭旨。

神諭透過地上裂縫中冒出的濃煙和其他異像傳達,由祭司解釋。可想而知,祭司的地位尊崇之至;大家對祭司不著邊際、好比喃喃

自語的解讀也惶惑之至。葛林斯班就給人這種印象,他說出來的話好比天書,幾乎沒有什麼人聽得懂,每個人對他的話都有不同的

解讀。

連堂堂美國參議員碰到他都束手無策,前美國財政部長魯賓曾經描述葛林斯班回答質詢的方法:

葛林史班是這方面的大師,他會順藤摸瓜,有時候甚至有點言不及義。他會說:「參議員先生,你剛才說地球是平的,說的很有意

思,容許我換個方式,把問題述敘一遍。」然後就問自己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再用極為複雜、十分精準、差異極小的答案,回答

這個問題,讓質詢的人得在明智的點頭和承認完全不懂之間選擇。

然後葛林史班會問眾議員或參議員,「這樣回答你的問題了嗎?」

質詢的議員一定會說:「對,回答了。」

除了神秘之外,葛林斯班在Fed也搞個人主義,靠著自己善於消化無數的資料,從中得出決策,再在會議中,把自己的決定包裝成

眾議咸同的形式,成為Fed的政策。因此在葛林斯班掌理Fed期間,聯準會理事幾乎只有一個聲音,只要其他理事有異聲,都會變成

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

新掌門人 重集體決策,較平易

單從這方面來看,至少今後的聯準會應該會變的比較平易近人、比較透明化、比較偏向集體決策、比較注重經濟模型、比較可能訂

定通貨膨脹目標。換言之,就是褪去個人的神秘面紗,以通曉的白話代替晦澀的神諭。

【2005/10/31 經濟日報】

====================================================
電信業勇闖帛琉 連線國際


■ 記者費家琪/台北報導

台灣電信業者前進帛琉開闢國際市場,由前台灣大企業客戶處長黃坤鋒結合遠傳、中華電等離職員工組成汎美達電信,然後再轉投

資成立帛琉電信,拿下帛琉的行動與國際電話執照,可望在今年底至明年初開始營運,是台灣首度拿下海外行動電話執照。
台灣觀光客占帛琉觀光人口的第一名,但帛琉至今無法提供行動電話漫遊服務,帛琉當地雖然有行動電話,但屬於封閉系統,無法

與其他國家漫遊,使得旅客必須使用國際電話,打回台灣一分鐘約5至8美元,未來全球旅客到帛琉可以使用大哥大,十分方便。

汎美達電信及帛琉電信總經理黃坤鋒說,帛琉當地的國營電信公司-PNCC,提供各式通訊服務,但當地目前行動通訊只能提供當地

民眾在地使用,不能與國際接軌;而且國際電話也是透過國際躉售業者的轉接,一通從帛琉到台灣的國際電話,中間可能要轉接七

、八個國家。

曾在台灣大哥大服務的黃坤鋒由家族出資成立汎美達公司後,邀集台灣大、遠傳與中華電的離職員工,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關係,

9月拿到帛琉當地的行動與國際電話執照,在當地成立帛琉電信,汎美達持有近全部股權,並且與新加坡電信合作,租用新加坡電

信旗下的AP Star衛星為載具。

黃坤鋒說,帛琉電信的十座基地台,先建置在機場、首都與科羅州等地,初期投資新台幣2億元,覆蓋率達到95%,兩年內業績將達

1,200萬美元,民眾今年底到帛琉已經可以試打手機,明年第一季將完成與港、菲、台灣、大陸、新加坡、美國、韓國與日本等地

的漫遊服務。

黃坤鋒表示,帛琉人口約2萬人,每年觀光人數逾12萬人,其中有一半是台灣客,台灣業者在當地建立完整的旅遊供應鏈,從老爺

、帛琉(中央投資)等四座台資飯店,加上餐廳、船舶、海釣、KTV、導遊等,一應俱全。汎美達已爭取到四家飯店的國際電話業

務,可望從今年底開通國際電話服務。

帛琉電信計劃明、後年在當地提供第三代行動通訊(3G)服務,讓已有3G服務的日本、韓國與台灣觀光客,可以在當地使用影像電

話,將碧海藍天的美景與朋友共享。

【2005/10/31 經濟日報】

====================================================
遠企中百重振雄風 雙管齊下


■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

包括中興百貨及遠企購物中心兩間早年知名的時尚商場,近年來都面臨不少消費客層外移至對岸的問題,業者必須靠著不斷調整商

品及改裝,來重振往日的風光。
位在台北市敦化南路及安和路附近的遠企購物中心,11年前開幕時幾乎是高檔時尚商場的代名詞。不過,業者坦言,近年來台北市

商場的競爭激烈,加上近三、五年不少主顧客移居上海,回來消費的次數明顯比從前少。

遠企購物中心店運部經理羅中秀觀察,館內不少專櫃小姐就表示,主顧客搬到對岸,多少會衝擊到精品的業績表現。

對此現象,中興百貨總經理蔡振世認為,消費人口外移的現象不僅存在百貨零售業,其實各行各業都面臨這個問題。

以往大多是男性隻身到對岸打拼事業,偶爾才像空中飛人飛回台灣。不過,近兩年愈來愈多人把妻子、小孩一起帶到大陸定居,回

台灣頂多是探望年邁的雙親。

蔡振世表示,今年7月以後明顯感受買氣走弱。以中百來看,進口名牌男、女裝8月業績僅與去年同期持平,他認為明年的消費買氣

恐怕也不太樂觀。

對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客層來說,或許外在經濟情勢變動對他們的消費意願影響並不大。但對廣大的受薪階級來說,進口品牌單價較

高,油價上漲、勞退新制等不確定因素,都會讓上班族的購買力趨於保守。

遠企及中百從當年的時尚流行領先指標,到近年來面對眾多商場的挑戰,如何調整商品策略及鞏固主顧客,成為業者突破瓶頸的關

鍵。

面對無法吸引LOUIS VUIT-TON這類知名精品進駐的現實,遠企轉而主打設計師品牌及生活概念。例如引進city'super精緻超市及關

係企業─遠東百貨自營的GF Ferre、Just Cavalli等服飾。

蔡振世則表示,其實對岸精品消費市場崛起的速度很快。包括原先由中興百貨關係企業代理的DOLCE&GABBANA、GIORGIO ARMANI等

知名精品業者,都看好當地的消費實力,在杭州西湖畔展店。

他表示當消費人口外移,台北市的百貨通路又太過密集、分食市場時,中百無法大改硬體,只能調整商品面。

繼一樓化妝品及鞋區、飾品區改裝後,中百上周剛改完三樓服飾區,讓整體空間看起來更寬廣。蔡振世透露,明年3月美食街及生

活大區將有新一波改裝。中百看準香氛保養品的成長潛力,將打破業界做法,在一樓闢出香氛區,希望營造更生活層面的感覺。

隨著同商圈的競爭者─微風廣場把寢具品牌寬庭、僑蒂絲、法蝶放在二樓,他聽聞廠商表達業績受影響。因此,中百認為這將是契

機,希望改裝時能增加寢具的品牌陣容。

【2005/10/31 經濟日報】

====================================================
北美液晶電視 銷售拉長紅


■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瀚斯寶麗海外第一家旗艦店在美西舊金山開幕,董事長焦佑麒興奮地抱起在美國通路市場暢銷的動物造型液晶電視。
記者張義宮/攝影



台灣DisplaySearch總經理謝勤益表示,尚未進入年底銷售旺季,但北美液晶電視銷售數字卻是出奇的好,以30至39吋來說,液晶

電視已占所有電視銷售比率的20%,旺季應可延續到明年第一季,加上材料缺貨等因素,將導致明年面板產業供需將轉趨樂觀。
全球市調機構與不少法人最近一致看衰明年的面板產業,認為明年第一季走入季節性的淡季,導致需求下滑,而且新產能卻逆向開

出來,包括Display-Search、iSullpi與IDC等機構,之前都一致看衰明年面板,同時導致面板類股大幅向下修正。

但DisplaySearch將於本周在台北舉行第一屆的數位電視論壇研討會中,修正之前看衰的看法,會中邀請友達(2409)與明基(

2352)等全球面板相關業者,共同探討明年面板產業前景,DisplaySearch總裁楊羅斯(Ross Young)也將首度分析今年底的旺季

銷售狀況,備受外界關注。

謝勤益說,8、9、10三個月,北美市場30到39吋液晶電視實際銷售出去的數字占所有電視的20%,在1月時,液晶電視只占到5%,而

且以絕對數量來說,40吋液晶電視的銷售比例,也首度超越37吋。

他強調,上述數字可以看出液晶電視的市場成長非常快速,而且趨勢是愈來愈大型化,主要是新力(Sony)等品牌業者,在北美市

場大幅降低40與50吋的液晶電視售價,刺激市場快速成長,也導致37與40吋之間的戰爭,提前在今年開打。

他說,現在還沒到旺季,液晶電視就賣得這麼好,等到11月感恩節,與12月耶誕節時的旺季將會更旺,過去累積的電視面板庫存,

將可以有效去化,旺季應該可以延續到明年第一季,起碼會到1月。

由於液晶電視銷售超旺,加上材料短缺,以及產能與良率的限制,使得20、26、32與37吋的電視面板都在缺貨,他指出,這也將改

變明年的供需,DisplaySearch的基調,也將從過去的悲觀,轉趨比較樂觀,而且看法與友達一致。

謝勤益強調,冷陰極燈管(CCFL)從來沒有這麼缺過,在燈管嚴重缺乏之下,也將大幅限制明年產能的開出,原預估明年液晶電視

需求為3,200萬台,目前將上調至3,500萬至3,700萬台。

【2005/10/31 經濟日報】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