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2005/11/04】

====================================================
~人生鳥鳥~李國修的愛情、親情、友情

我真的認為這句話還不賴...還好我身邊有你們可以和我分享...^^

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國修。
介紹李國修,大家的印象好像不太深刻,那我這樣介紹──我是王月的老公。

屏風表演班創團18年來,我們一直從事戲劇創作,發表過33齣舞臺劇,演出場次1,082場,18年當中我身兼編導與演員的身份。我在屏風表

演班編劇的原創作品,目前已經累計完成27個。

透過戲劇反映出我對人生的看法。

我希望明年過年能在家門口貼一對春聯,上聯「鳥人鳥事鳥島」,下聯「有風有雨有情」,橫批「人生鳥鳥」。

上聯「鳥人鳥事鳥島」是表達我認為面對生活不用太嚴肅,生活中也沒有什麼嚴重事件,把它看鳥一點,周邊認識的小鳥朋友發生一些小

鳥事,用一種淡然的心情和態度來面對人生,因此就不會緊張、憂慮甚至是焦慮。

下聯「有風有雨有情」,人生常常充滿風雨,就算風風雨雨,但是我們都有情,也是這個'情'字連繫著彼此的心靈交流。

橫批「人生鳥鳥」則必需提到夢,夢中我是一個鳥人,有時我夢到自己在城市裡飛翔,高低快慢遠近都由我決定,喜歡這個城市就落地遊

玩一下,不喜歡就飛往別的城市。這雖然只是個夢境,但做夢是人的權利,在夢中人成為鳥,因為他嚮往自由,但在現實中我們不能任意

揮灑自己的自由。

身為鳥人,要強調的是人有做夢的權利,人也有嚮往自由的能力。

《人生鳥鳥》經過出版社未來書城的編輯,很巧妙的結合了文章和戲劇,以戲劇的方式編排出5幕28場,其實就是5個章節28篇文章。

五幕分別是鳥人與愛情、鳥人與親子、鳥人與鳥朋友、鳥人與鳥社會、鳥人與卑微的社會革命思想。章節題目雖然很大,但卻一點都不嚴

肅,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和趣味性的角度,在此要和大家分享幾個李國修很卑微的鳥思想。

第一、愛情儲蓄銀行、第二、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第三、流眼淚運動,第四、三心兩意五個永遠。

愛情儲蓄銀行

我和王月相處了十八年,包括戀愛三年,結婚十五年,這十八年當中從來都沒有說過「我愛你」。…..真是鳥人

但是王月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在電視上看到她狂笑、暴哭,其實都是真性情的表現,也非常讓人喜愛,在家裡她會毫不猶豫的說「國修我

好愛你!」,還會抱著我脖子蹭,很勇於表達自己的真情感。

結婚頭五年,我嘴上雖然沒有說過「我愛你」,但心裡有一個零存整付的'愛情儲蓄銀行'──我是銀行老闆,王月是銀行客戶,她每天說

「我愛你」是零存,我五周年回饋一次則是整付,缺點是要憋五年。因為這幾年王月對我愛情的累積,我決定要回饋,也付諸行動,那時

正好到新加坡考察表演藝術,就在當地買了一對戒指,作為結婚五周年的紀念,回國當天晚上十點鐘到家,我把東西整理好,也準備好心

情和態度,敲敲門,王月此時在浴室的門裡,上大號。

「王月!」

「幹嘛?」

「我有東西要送你哦。」

「什麼東西啦?」

「打開門你就知道了啦!」

王月只好很無奈的把門打開,說「你快點啦..很臭啦!」

我則在此時,自以為很浪漫的打開首飾盒說:「王月,結婚五周年快樂!」

他當下拿到首飾盒,也同時發出「嗯...」的用力聲,最後還說了句「謝謝!」

雖然很尷尬,但也因著這份創意和想像力,我要王月永遠記得,即便場合時機不太雅,但卻在這一刻表達了我對她真心的回饋和愛情的付

出。這就是我所謂的愛情儲蓄銀行。

提到愛情,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

因為我在大學教課,發現現在大學生談戀愛,從認識到戀愛、分手的速度非常快,換男女朋友甚至比換手機還快,也不知是不是受到速食

文化的影響。

我記得有一群學生在談戀愛,剛開始時是甲、乙一對,丙、丁另一對,我那時很誠懇的給予每一對情侶高度祝福,「祝你們長長久久一輩

子恩愛夫妻!」結果沒多久情況就變了,不知是不是因為看到秋天落葉繽紛心情低落所以要分手,到最後是甲丙在一起,乙丁落單,我簡

直看不懂了!當初我是分別祝福甲乙和丙丁,結果現在兩對都分了,甲丙在一起,讓我都不知要怎麼面對他們。

所以現在我對年輕人,不管是師生或是朋友關係,對他們的戀愛都一改以往高度祝福,反倒保持三不政策:不支持、不鼓勵、不祝福。因

為「誰知道你們哪一天要分手呀?!」

什麼是愛情


因著這件事給我的體悟,以及身為戲劇創作者對生活態度的整理,我發明了什麼是愛,什麼是情,什麼叫做愛情。

這些詮釋在我的舞台劇作品《北極之光》當中也有出現,《北極之光》在談初戀,也談劇中人因為失去初戀所以更加珍惜後來的情愛關係

,我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李國修認為的愛和情。

我認為愛是付出,是承載。

我們愛一個人就要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對方接收到,就要開始承載你的付出。相對的是,你愛我,你對我付出,我就要開始承載。

就好像我過去的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當中的台詞,可以說是這個想法的原點:
「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種收獲,付出的意義就是一項取得。」
我們在追求對方的時候,不要在意結果和回報,你就是不斷的付出,所以愛是付出,是承載。你付出的越多,他承載的越多。你可以想像

對方是你手裡的一隻紙摺船,放在水面上,當你付出時,這艘船會變大,從竹筏、漁船到豪華郵輪,雙方都是如此。

情是一顆心,一種牽掛。

父母擔心你晚上出去,會記掛著你說「早點回來,在外面不要玩太晚」,這叫牽掛。我們身邊交往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關係都有不同的情

在累積。像這次颱風七二水災,你有打電話問候在中南部的親戚朋友「還好嗎,家裡沒有淹水吧?!」這都是情,都是牽掛。

所以愛情兩個字加起來的意思是,用一顆心,永無止盡的付出,承載一生的牽掛。雖然這句話很難做到,可是很過癮。這句話很長,但是

我們可以慢慢消化。

誰先死?

那麼我們要怎樣來檢驗愛情呢?如果彼此真的相愛,有個話題一定要談,那就是「誰先死」。

我和王月在1989年7月18日結婚,9月20日我們去東京蜜月旅行二星期,在回台灣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外面和日本朋友談事情,回到飯店房

間晚上十一點鐘,一推開門,看見王月在梳妝台前哭泣,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王月,你在哭什麼?」王月就很傷感的說:「我剛在想

哦,你那麼晚才回來,沒人陪著我,我就很緊張,很擔心,如果你剛才回不來,在外面死掉了,那我該怎麼辦?」

她開始真的牽掛和擔心,如果你在外面發生意外,我該怎麼辦?

我站在他丈夫的立場,我反過來說「王月你太自私啦,我是在外面談事情,我會照顧自己的安全,難道你沒有想到,如果我從外面回來,

打開門,看到你在房間躺在床上死掉,我該怎麼辦?」

但是在玩笑和感傷當中,王月認真的告訴我:「國修,我是如此愛你,你也是,我們來想像一個假設題,如果有一天有一個人會死,你希

望誰先死」?

我想了想,這個問題不能草率答覆,不然對方會說我不愛他,於是我慎重的說:「王月,第一個,我年紀比你大,人生閱歷比你豐富,我

也覺得享受得很多了,某種程度上算是知足了,這一秒鐘如果我們任何一方發生意外,那我先死,你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還有

下一代,你可以好好教養,要好好過日子,我無所謂,我先死。」

她聽完更難過,馬上就說:「不行!國修如果你死的話,我第二天馬上自殺,我活著根本沒有意義,我一定要追隨你的腳步,你死了我也

要死!」

我一聽這樣不行,於是,我們再換個方式:「王月,我年紀比你大,人生閱歷比你豐富,對於自己的穩定性,對於情緒的控制也比較能管

理,你呢,要是因為意外先死,我沒關係,請放心,我會為你守貞節,我會好好教養我們的孩子走向未來。」

結果王月哭得更傷心,她說「我就知道男人最自私了,就希望我先死,然後再去找一個小的...」

不管如何,這過程到最後要有一個很圓滿的結尾,我們談誰先死這個話題肯定不會有結果,只是證明我們太愛對方。

這時我想起一首浪漫小詩,夏宇詩集《備忘錄》當中有一個小短篇【甜蜜的復仇】,這也成為我們當天對話的句點: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 曬乾老的時候 下酒

我想人生是個大舞台,每個人在舞台上忠實的扮演自己,面對的劇本卻是公平的,只有四個字,生.老.病.死。但人生是個過程,在過

程中則充滿了四件事,包括了無常、意外、不確定、際遇。在這裡我想談際遇。際遇就是,你該跟他在一起一輩子,際遇就是你生下她,

她是你女兒,她要跟著你一輩子。因為這個際遇,所以有一段相處的旅程。在旅程中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日記、書信、簡訊、照片

、影像,當老來面對生老病死的關卡時,當人生走到歲末年終的時候,其中有一個人先走的時候,不要難過,不要怕,你可以在窗台前點

一個小蠟燭,倒一杯老酒,打開過去所有美好的記憶,你會非常的溫暖而開心,再幽默一下「老伴,謝謝你給我這麼多美好的過去,在這

一刻,這杯老酒你無法享受,來,我幫你喝一杯,我再倒一杯自己敬一下。」

灑脫一點,這個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關於愛情的想法。

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

第二部分我想談,「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

李國修在此不是要搞怪,只是我的思考方式和大家不太一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因為這個事實,我們在坊

間聽到太多教育觀念是「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功課這麼多?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這麼多的才藝、特技、專長?這裡我們其實沒有看到另一個反面,就是父母的「補

償作用」。

父母為何要讓兒女學習美術、繪畫呢?回頭想想其實是小學二年級你就立下志願要當一個美術家,只是今天的工作生活奔波讓你無法達成

夢想,你希望在孩子的身上發揚光大,父母在做一個自我補償。

今天把兒子小六送去學跆拳道,回頭一想原來是你國二時被同學打了一頓打輸他,今天希望兒子學跆拳道能為當年的你報仇!這些都是在

補償自己的缺憾、無能或是不能。

現在我們壓迫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總覺得把他的時間充實,其實是塞滿了他的時間,讓他學一些他不要學的東西,將來的親子關係,

可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叛逆。所以我們家從來不壓迫、要求小孩,我承認我的兒子功課很爛,我女兒在班上成績也沒有很好,但是,我喜

歡。我喜歡他們功課不好,因為在我成長過程當中就是一個功課很爛的李國修,小學一到六年級我沒有得到一張獎狀,也從來沒有進過三

十名之內,我功課爛還得回到上一代──我的爸爸。

各位如果看過《京戲啟示錄》,講得是我父親的故事,我父親是一位國劇戲鞋師傅。

小學三年級有一天,警察來家裡戶口調查,我看到父親身分證上的學歷欄,寫著「私塾二年」,私塾就是私立小學二年級,我爸爸沒唸過

什麼書,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只是一些小鳥道理,雖然學問不高,但是憑著他的手藝,做鞋子,養家活口。

六義幫

我們家五個小孩,上面二個哥哥,一個大姐,下面一個妹妹,我排行老四。

我大哥二哥當年都是在龍蛇雜處的西門町混幫派的,大哥是小南門幫,二哥是飛鷹幫的。

小時候我們也非常崇拜英雄,年輕人就是模仿學習,大家也血氣方剛,所以在小學三年級時,我們也有樣學樣的組織了一個幫派──六義

幫,六個人共推鄰居小鄧做老大。

記得那天我們在小南門公園裡舉行歃血為盟的儀式,只見小鄧拿出一把超級小刀,一個小碗,可是沒人敢在手指頭上畫一刀,因為怕痛,

後來我就提議吐口水好了,每個人再沾一口,「六義幫」就此宣告成立了。

二個星期之後,六義幫出動幹下第一件案子,翻牆跑進東門國小裡,偷了教室裡的粉筆板擦,說要劫富濟貧,小鄧說「我們要把這些東西

送給窮人家的小孩,我們是最有正義感的六義幫。」

結果出師不利,被巡邏的校警抓到,給送到派出所。

警察煞有其事的做筆錄,「你們是幫派嗎?」

小鄧也很有勇氣的承認「是!」

警察還嚇一跳說「什麼!那叫什麼名字?」

「六義幫!」

「六義幫?那不是該有六個人?怎麼會只有你們五個呢?」

原來那天不巧我沒去,留在家裡幫爸爸做鞋子,六義幫只剩五個人去偷粉筆板擦,小鄧非常有義氣的沒把我供出來,他對警察說「沒錯,

我們六義幫是有六個,但另外一個不是人,他是神,就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廖添丁!」

回到中華商場之後小鄧把這件事告訴我,差點沒把我嚇得尿褲子,想想我差一點也要被抓去警察局問話了。

第二天晚上,六義幫要共商未來大計,相約在西門町的三角鐘,我最早到,小鄧隨後一拐一拐的走來,另外四個人,沒有來。

我問「小鄧你的腿怎麼了?」

「就剛才走在路上,有個國中生經過,我瞪了他一眼,他就拿扁鑽往我腿上捅了一刀」

「那,你要不要報警?」

小鄧很嚴肅的說「國修,你要毀了六義幫嗎?我們是幫派?幫派怎麼能報警呢?」

我想想也對,但還是很緊張的問「那,其他人怎麼沒來?」

「他們不會來了。」

成立才十五天的六義幫,在未經宣告的狀況下就這麼解散了。

懵懂無知的李國修在國小三年級時曾經組織過幫派,時間只有這麼短。這十五天當中,我父親從頭到尾都不知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

父親仍舊維持對我高度的期待,他說「國修你現在還小可能聽不懂,不過沒關係,現在功課爛也不要緊,但將來有一天進入社會之後,什

麼都能做,就是不要做流氓。是我對你最高的期許。」

這個小插曲過後我們話題轉回「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

我小學到初中沒補過習,沒學過任何才藝,當然可能也因為父親沒有錢吧,他不給我壓力,也沒有彌補自己遺憾的補償作用,只要我不做

流氓就好。因此我也以同樣的心態面對我的孩子,對他們從來不要求。

ㄅㄚ怎麼會唸豬呢?

像我兒子今年14歲,女兒今年12歲,當年哥哥要上小學時,學校要家長在家裡先教會ㄅㄆㄇㄈ,於是王月就從單字開始教,分開來都會唸

,「這是ㄅ,這是ㄚ」都會唸,不過因為哥哥只顧著玩玩具,一點也不專心,邏輯能力很差,合起來就亂唸一通,王月問「ㄅㄚ這兩個字

合起來怎麼唸?」結果兒子看著這兩個字唸「豬~~」!!

大家都嚇到了!

「ㄅㄚ怎麼會唸豬呢?ㄓㄨ才唸豬!你怎麼唸的!」王月看著我問怎麼辦,我說「小時候我們都是挨打的,那拿尺輕輕打一下吧。」

於是王月鍥而不捨的再問「這是ㄇ,這是ㄚ,那合起來ㄇㄚ怎麼唸?」

兒子更怕了,緊張的說「ㄇㄚ歪~~」大家都昏倒了,「ㄨㄞ才是歪,ㄇㄚ是媽!!」於是手伸出來,再打一下。

不過微妙的事發生了,我們說「第一個小孩照書養,第二個小孩當豬養」。

二年以後,換女兒上小學,沒想到ㄅㄆㄇㄈ她全會了,「妹子!ㄅㄚ合起來怎麼唸?」「ㄅㄚ巴!」「ㄇㄚ呢?」「ㄇㄚ是媽!」大家都

很驚奇,一問之下才知道,小孩子懂得避掉缺點,學習老大的優點,因為她說「以前看哥哥學ㄅㄆㄇㄈ被打,所以我在旁邊都記下來了」



魔鬼也怕數學

兒子到現在功課還是很爛,就從寫字來說,我的狗爬字已經夠難看了,不過還勉強認得出來,但是兒子的字是像狗抓的,寫得字連自己都

看不懂。寫字爛不打緊,什麼都爛,數學更慘。

有一天放學回家,兒子給媽媽看成績單,數學只考了8分,媽媽很不高興,就說「你考這麼爛完蛋了,小心待會爸爸回來被毒打一頓!」兒

子很擔心,就跟媽媽和妹妹商量套招「可是你們還是幫我保密,爸爸回來不要講啦~~」

媽媽說「好啦好啦!算了,自己好好反省,今天就算了。」

妹妹也說「不會啦,你放心,我們一定幫你保密!」

等到我一回家,剛進門,第一個跑過來的就是女兒,喊得很大聲說「爸爸!哥哥今天數學考8分哦!」這個小報馬仔!哥哥就很害怕的準備

要來領罰了,但就在此時我想起我的父親,我告訴兒子我的過去,包括幫派和父親對我的期許,總結是一段話「我不會打你。數學爛就爛

,我現在對你說的話,就是當年你爺爺對我說的話。唸書好壞我都不在乎,只要注意你的為人處世,將來進入社會,什麼行業,只要你喜

歡,就好好認真去做,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要做流氓。」

從此以後兒子對數學就有一種恐懼感。除了怕數學之外,兒子還怕鬼。

小朋友睡覺的時候,有時爸媽不在旁邊,妹子是很準時的十點半睡覺,但哥哥怎麼翻都

睡不著,就下樓來找爸媽,說「爸爸!我睡不著!」

「不用怕呀,妹子不是也在睡嗎,妹子陪你呀,」

「可是爸爸我怕鬼呀!」

「妹子在你旁邊呀!」

「可是魔鬼不怕小孩呀!」就是硬要大人陪他睡。

不過後來有一個星期日早上八點,我兒子起床,很亢奮的跑來說「爸爸!我醒來之前做一個好可怕的夢!我在夢裡面,走在巷子裡,風很

大,我覺得很冷,燈光很暗,突然我就看到一個魔鬼哦!好大又好恐怖,長髮披肩牙尖嘴利!還一直追著我,要把我吃掉!

我就一直逃,但最後跑到一個死巷子裡,沒路了!死定了!不過爸爸!我告訴你哦!我突然靈機一動,我要考那個魔鬼數學!!我就跟那

魔鬼說『等一下!你現在不能吃我!你要通過我數學測驗才能吃我!第一題!25+47=多少?』那隻鬼拿出手指來算,搖搖頭不知道答案是

多少。

『那等一下,我再問你一題,14460+22661=多少?』結果還是算不出來!最後那個魔鬼很害怕的『碰!!』爆炸,消失了!」

孩子的壓力反映在夢境裡,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王月,她的結論是「哎..原來魔鬼的數學很爛!」

這個故事和「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就是讓孩子有一個說「不!」的權利,有一個拒絕你的權利,這就是需要溝

通。如果學一樣東西,你要問孩子願不願意學這個東西,他願意,你再引導他走向這個學習。讓孩子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畢業典禮的眼淚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2004年6月19日,我和女兒去參加兒子的小學畢業典禮,因為王月去錄影,但畢業典禮是大事,而且是歷史紀錄,家長一

定要有一方以上在現場。小學的畢業典禮很有趣,班上四十位同學幾乎是人人有獎,三十五位都拿到獎狀,我兒子功課是爛到無以復加,

一張獎狀都沒拿到,輸得真徹底,我甚至還很阿Q的說「輸得真漂亮,我兒子連一個小鳥獎都沒有!」

典禮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兒子坐不住,一會兒問「這不是董事長嗎?他剛才講過了呀!」我說「你錯了,這不是董事長,董事長前面二個

講過了,這是董事長的司機在講話!」小學的畢業典禮又臭又長,而且誰都可以上來講話,司機雖然是玩笑話,不過我的目的是隨時提供

我兒子想像力和幽默感的發揮。

但最後動人的畫面出現了,等到畢業典禮唱最後驪歌的時候,我親眼看見,這一班40個小孩,只有5個人哭,其中一個是我兒子。他掉眼淚

,是為了離別而傷感。再怎麼樣不如大家,我孩子有感情,有眼淚,這是我身為父親的驕傲。

流眼淚運動

從畢業典禮流眼淚事件,我再和大家分享「流眼淚運動」。我的觀念是「眼淚不要存」。錢可以存在銀行裡,但是眼淚不要存。此時大家

想想,你多久沒哭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己在教育小孩時也會說「不准哭!」這是從小就在叫孩子壓抑。

在工作職場上不論是男女強人也都在壓抑自己,「人前不掉淚,人後不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和「人前不掉淚,人後不哭泣」這兩

個觀念是嚴重錯誤,身為現代人絕對不要壓抑,讓我說得誇張一點,過度的壓抑會造成現代人的文明病──憂鬱症,焦慮症,燥鬱症。

我們在為人處世當中,表達自己的性情有三種方法:理性、非理性和感性。一般在上班、工作,買書,都是理性。但當你和同事發生衝突

時,憤怒的情緒,那叫非理性。而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很感動時流淚,則叫做感性。我要說的是眼淚也有兩種,一種是感性

的眼淚,一種是非理性的眼淚。

先解釋非理性的眼淚。這就要談到際遇。好比說我們談了二年戀愛,常打打鬧鬧分分合合,終於發生悲慘事件,男生決定一刀兩斷,女生

開始大哭,後來女生決定要報復,衝動的想要到他家把他給殺了,或是決定要傷害自己自殺,這些在衝動和憤怒情況下流的眼淚,都是非

理性的眼淚。

但是在此我要談的是感性的眼淚。我要鼓勵大家多流感性的眼淚。先舉個外電報導的例子。美國有個州,有個小鎮,有個人瑞百來歲,記

者來訪問他長壽的祕訣,老先生年紀太大懶得回答,請他85歲的女兒來答覆。

女兒說「父親沒什麼養生祕訣,他就是愛哭,很會處理他哭泣的情緒。」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愛哭,很會處理他哭泣的情緒」

,簡單來說是「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不愉快,今天的誤會,今天解決。

大家為什麼不要哭呢?原因是壓抑。今天我和同仁不愉快,就ㄍㄧㄥ著,對他不友善,憤怒,彆了一天、兩天,一個月,二個月。我們常

常在心裡彆了一年、二年、..年,這些都是壓抑。如果我們內在世界是一個大的心海,心海裡可以填裝很多東西,當然也有很多的垃圾,

這些沒有解決的憤怒、誤會,一件事都是一包垃圾,你想想,這個年齡的自己,心海裡有多少包垃圾?至少超過十萬包!只要我們多流感

性的眼淚,不要壓抑,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垃圾今天立刻丟掉,一袋一袋的丟掉,你會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我們一家都相當奉行流眼淚運動,白話一點的說,就是我們一家都愛哭。有一天回家,開門就看到我兒子在那邊哭,還哭得很認真,原來

他是在看《古惑仔》,裡面雖然是暴力社會邊緣份子的故事,但是還是有許多兄弟情義的題材,也是相當感動人,兒子真有感情。

有關我們愛哭的一家人,其中要特別推薦我的女兒,在《人生鳥鳥》當中,她畫了一幅漫畫,當時她只有小學二年級,我完全沒有下任何'

指導棋',這幅畫叫做《小老狗》。

小老狗是一隻雪納瑞,他有一個朋友叫做小貓咪。他們在一起玩,玩得很快樂。有一天,他們跳一個球,結果越跳越高跳到天上去了,在

雲端玩得很開心,手邊的雲都是棉花糖,抓來就吃,這就是孩子想像力的發揮。雲端上面還有一個天堂,小老狗還遇到自己過世的父母親

,很傷感,後來他們兩個回到了人間,故事轉得很快,小老狗老了,被醫生檢驗,才知道只剩下一個禮拜的壽命,小貓咪來看他,小老狗

還在吐血,小老狗告訴小貓咪說他即將不久於人世,小貓咪說「失去你這個朋友我會很難過」,小老狗就說「不要難過,有一天我們在天

堂會再見的。再見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快樂的玩在一起呀!」故事的結束就是小貓咪最後年紀大了也死了,他們快樂的在天

堂相聚。

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把她的作品拿給我看時,我正在廚房做菜,看了就一直掉眼淚。孩子懂什麼,她如此的害怕離別和生命的離去。也許很

多關於人生的事,我沒有辦法跟孩子解釋,但是我看到孩子的真性情,我覺得非常可貴,非常可愛。

談到和家人的相處,我也有兩點可以和大家分享。

這幾年因為劇團的工作,我們排練常常都是晚上七點到十點,所以一年365天,有200天不在家裡吃飯,而剩下的時間只要和家人一起吃晚

餐,上了飯桌,我一定會逗樂全家人,在飯桌上開很多的玩笑,要大家開心吃一頓飯。開開心心吃一頓飯不好嗎?你在飯桌上責備孩子幹

什麼呢?各位爸爸、媽媽,工作上有再多不愉快,孩子是無辜的,不要把你們職場的挫折,發洩在孩子身上。

全家團聚吃飯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光。

我常也跟王月講「讓孩子開心不好嗎?」有時候王月會管孩子說「這個不可以買,那個太貴了!」,我就會說「你就讓他們買,讓他們開

心有個美好的回憶嘛!」有一次他們母女到了百貨公司,女兒就想要買一隻原子筆,媽媽說「不行呀,太貴了,一隻筆要195元!」女兒馬

上現學現賣說「媽媽你不要讓我不開心嘛!」

求溫飽、求安定、求傳承

此刻我想說一個小結論,你活在台灣,求什麼?求名還是利?功成名就、學富五車?

李國修走到今天,我在台灣只求三件事。

第一, 求溫飽。這也要回到中華商場我和父親的相處上,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我還幫了不少忙,踩縫紉機、刷鞋底,但是國二的我稍許

叛逆,我就有一種感覺,「也沒發大財嘛!」出門就是左摳右省的,不是騎腳踏車,就是坐公車,還不能坐計程車,那時候我就跟父親說

「爸!你這做鞋,一輩子也發不了財,幹嘛不改行?」我爸爸操著山東話回答我說「你爸爸我從16歲開始做學徒,就靠著這一雙手,你們

五個小孩長大到今天,哪一個人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衣裳?我改什麼行?!緊你娘的!」下一句話很重要,我父親說「人,一輩子,能

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是的,我父親做了一輩子戲鞋沒改過行,我們家也從沒發過財,我也是用父親的遺志和意念來教育我的孩

子,在還沒進入這個競爭的社會之前,我們只能給他溫飽,衣服有得穿、飯有得吃就好了,我穿衣服的觀念是,身上有布就好啦,很淡泊



第二, 求安定。我們需要一個安定的生活、工作環境,我們也需要一個安定的家庭。 

第三, 求傳承。包含生命及思想的傳承,我們要一代傳一代。就像我父親傳給我的小鳥道理,我也一樣傳給我的兒女。

三心兩意五個永遠

最後以這句濃縮的人生真締來和大家分享。

三心兩意過一生、五個永遠愛台灣。

什麼是三心呢?

1.專心用心:我們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工作崗位上,一定要專心、用心。

2.將心比心:在你身邊付出真情感的,你一定要將心比心。

3.以心換心:告訴我,你有多少個二十年以上的家族、親戚、朋友到目前為止還在來往的?那就是以心換心。

這三個心過一生就夠了。三心說得是情感的累積。

哪兩意呢?

1.一意孤行:你做任何事情、選擇任何興趣,請注意一件事情。你喜歡吉他,就一輩子彈吉他,不要害怕,不要模仿阮玲玉的下場,因為

人言可畏。人活著就是要像自己,對自己要有自信。聽別人做什麼?別人的批評和指責都不要予以理會,喜歡這個興趣就去做。就像我選

擇了劇場,走上這條不歸路,一做18年。

在這18年當中,下一個意更重要。當你決定一件事時,你要──

2.執意無悔:當你決定走上這條路,永遠不要害怕挫折、壓力、傷害,就是要執意無悔。

其實這一個三心兩意,總的來說,不過就是我父親說的那句話「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何況,屏風表演班這件事情

,我還沒有做好。我們未來還是要持續地發表作品。

最後是五個永遠愛台灣。國修的作品很吸引人,台下的觀眾好像覺得在說自己的故事,就好像我們在作品上有心靈感應一樣。

這五個永遠是──

1.永遠觀察人物百態:活著不要太自私,人生不是只有你的家人、愛情和工作環境,活著並不是只有你生活環境裡的二十個人,這整片土

地上的人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胞。

2.永遠觀察事物狀態:萬事萬物背後都有它的原因,你要藉著觀察這些事物狀態來了解原因。

3.永遠關心所處環境與刺激:像我們剛才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經過豐原看到淹水了,我想到了很多,一個小颱風足以讓城市淹水,這是環

境的變化。

4.永遠記憶最深刻的情感:人生要經歷不同的事情,對方對你的愛,曾經發生的刻骨銘心事件,你要永遠記憶下來。

5.永遠被生命感動:人生當中,我們有個很寶貴的旅程,這個旅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命經驗"。我們要記憶所經歷過的生命經驗。

關於剛才所談過去的點點滴滴,不用記筆記,因為《人生鳥鳥》書裡都有!再次感謝誠品給我這個機會,讓李國修來這裡談《人生鳥鳥》

,和大家分享李國修的異想世界。謝謝!

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


攀北極而一息兮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助理研究員 王道還

一八一六年六月,瑪麗.雪萊 (1797-1851) 在日內瓦湖畔構思《科學怪人》(1818),還不到二十歲。

 故事主角維克多.佛蘭根斯坦以電流將生機注入以屍體拼湊的「怪物」中,靈感來自情人雪萊 (1792-1822) 與拜倫 (Byron,

1788-1824) 有關電學實驗的談話。但是整個故事的敘事者,卻是到俄國北方尋找「西北航路」的華頓。

 華頓在北極圈內遇見維克多,而維克多是去追捕「怪物」的。「怪物」已經殺了許多人,包括他的弟弟、好友與妻子。維克多悔不當初

,最後心神俱疲,含恨而死。「怪物」呢?他面對維克多的屍體,一樣悔恨交加,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對華頓說:

 不久,這些熾烈的悔恨就會消失。我將昂首走上火葬堆,讓怒焰裹身,甘之如飴。等到火舌消散,骨灰吹入大海,我的精神就能安息了

……

 說罷「怪物」跳出舷窗,落入冰海,不知所終……

 事實上,從十六世紀起,在北極圈內不知所終的英國人,不只是「怪物」而已。話說一四九四年六月七日,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將世界分

為東西兩爿,西爿由西班牙支配,東爿由葡萄牙支配。不久兩國都同意了。一五三五年(明嘉靖十四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貿易的特

權;一五五四年,台灣首次出現在葡萄牙人製作的地圖中。整個東亞進入了世界史。

 這時英國海軍還不夠強大,多的是海盜,以劫掠西班牙船隻維生,甚至遠征南美洲,登岸抄掠西班牙殖民城鎮。著名的海盜還受到英倫

皇室的寵信,例如一五七七至一五八○年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的英格蘭人德瑞克 (Francis Drake, 1542-1596),就是這麼一位人物。一五

八八年,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他在這一役也建了功。

 但是,在大洋上直接與西班牙交鋒,到底是極耗國力的事業,何況英國在富庶的熱帶美洲沒有據點,只能到北美的溫帶、寒帶殖民。因

此,英國人從十六世紀起,就在尋找從大西洋北部到太平洋的「西北航路」,前撲後繼,留下了許多慘烈的故事。

 到了一八○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納爾遜 (Nelson, 1758-1805) 率領英國艦隊在西班牙大西洋岸的特拉法加角海域(Trafalgar Cape,接

近直布羅陀海峽),擊潰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英國海上霸權確立,「西北航路」仍然沒有開通。不過,這時英國探險「西北航路」的

目的,已經不再是「繞道避敵」,而成了「國魂」。例如瑪麗筆下的華頓告訴我們:

 在我的靈魂中,有些我不了解的衝動。我勤勞又刻苦,做事堅毅執著,不遺餘力。但是除此之外,我所有的計畫中,還滲透著對於奇妙

事物的熱愛,對於奇妙事物的信仰,讓我脫逸世俗常軌,甚至想到荒海惡野探險。

 華頓沒有成功,中途折回,其他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一八四五年五月,瑪麗還在世,參加過特拉法加角海戰的海軍軍官約翰爵士 (Sir

John Franklin),率領兩艘船(共一三四人)再探「西北航路」。哪裡知道一去音訊全無。英國海軍最少派出過三十二艘船去找,政府還

懸賞徵求消息。什麼都沒找到。直到一八五四年,在加拿大哈德遜灣公司任職的瑞依醫師 (Dr. John Rae) 才向因紐特人打聽到他們的下

落(加拿大西北省海岸附近的威廉國王島),確定全都遭了劫數。

 瑞依公開批評英國海軍派出的搜救隊,認為他們不肯採用當地土著的禦寒裝備與求生技術,因此根本不適合到北極圈出任務。海軍上將

的答覆卻是:

 獵狐的主要目的不在殺戮狐狸,而是在追獵過程中表現運動精神。北極探險的目的,是考驗運動精神,而不是以效法土著之類的低級藉

口,逃避風險。

 難怪瑞依帶回的消息中,最驚人的不是約翰爵士一行都已葬身冰封異域,而是他們最後被迫以「人相食」的手段苦撐待變。這個消息震

驚英國各界,更沒有人相信。例如狄更斯就義憤填膺地公開斥責瑞依。一八五八年,約翰遺孀集資聘請的搜尋隊出發,乘蒸汽輪《狐狸號

》赴威廉國王島。他們發現了當年船員的遺骸與遺物,才知道約翰爵士的船都給冰凍住了。他本人一八四七年六月死在船上,水手在島上

住了一年,再由陸路向南撤退,無一倖免。

 一九九三年,加拿大考古學家到威廉國王島發掘,找到了幾百塊人骨,將近四分之一上面有刀痕。學者還在辯論那算不算人相食的證據

。不過,這一次唇槍舌劍全以法醫學術語包裝,能夠進入情況的讀者並不多。況且,現在已經沒有「國魂」要顧慮,誰是誰非,也沒人在

意了。

{本文原載於中央日報副刊2004.1.7}


====================================================
微軟推Live網路軟體 與Google較勁意味濃厚
■(中央社台北二日綜合報導2005-11-02 13:20)

--------------------------------------------------------------------------------

全球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 Corp.)宣布計劃開發可與微軟Windows和Office作業程式配合使用的「live」軟體,增加網路即時資訊連結

服務,與日益坐大的網路勁敵Google Inc.互別苗頭意味濃厚。
微軟董事長比爾. 蓋茲在舊金山表示,在網路上推出的Windows Live和Office Live服務提供搜尋、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 (IM)等功能,能

讓使用者設計氣候、新聞等資訊連結。

報導指出,微軟的搖錢樹Office和Windows作業系統新增網路服務,有如如虎添翼,可望提振微軟營收和開發新的成長渠道。

微軟科技長Ray Ozzie表示,微軟網路服務可與廣告連結,微軟在線上廣告市場目前占有一成版圖,可望進一步擴大,挑戰霸主Google。

網路後起之秀Google在搜尋市場稱王,IT產業老大哥微軟和雅虎Yahoo.排名其後。

Google近來更積極跨足其他領域,上週Google與IBM結盟,將搜尋介面添加至IBM的Omnifind 搜尋軟體。Google也已同意與昇陽科技 (Sun

MicrosystemsInc.) 合作。

華盛頓州市場調查公司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師Paul DeGroot表示,Google的崛起令微軟芒刺在背,Google已向外界展現瀏覽器強

大的功能,對微軟的威脅與日俱僧,最主要是這些不需要最新版的視窗便可辦到。

全球最受歡迎的網路搜尋引擎Google早搶在8月提供可自動展示新聞和氣象報告等網路內容的軟體工具Google Sidebar,且用戶不須開啟網

路瀏覽器便可獲取資訊。

微軟在美那斯達克股市股價,今年來跌2.8%,反觀Google股價今年迄今暴漲97%,昨天收379.38美元。

(中央社)


====================================================
張系國評論

馬英九的「馬期諾」防線
台灣最大的危機:一年以後某人可能抓狂胡搞...
張系國/北市(小說家)


從前我一直不相信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就使他先瘋狂這句話,但是就拿某立委自己改姓「裱」的怪事來說吧!這位老兄自己在牆上貼了紙條

,把蔡字畫去改為裱字,為了政治有必要自辱如此嗎?這不是瘋狂是什麼?

有許多人不滿意在野黨,認為在野黨在睡覺,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在這緊要關頭,馬英九領導在野黨如何因應?我認為馬英九最好的

做法,是堅持民主自由的願景,讓選民都期望他的諾言。這就是馬英九最堅固、對方無論如何也攻不破的「馬期諾」防線。潘多拉打開寶

箱放走了所有的精靈,寶箱裡剩下唯一的精靈就是希望。人不能沒有希望,否則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馬期諾防線是攻不破的最後防線。

但是馬期諾防線不是二次大戰英法聯軍的馬其諾防線。馬英九讓選民期望他的諾言就可以了,馬英九不如先開下遠期支票,等到在野黨重

新執政再做理會。別人罵在野黨在睡覺就讓他們罵,畢竟在野黨即使不睡覺也奈何不了某人的瘋狂行徑,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只要重

新執政能夠清廉,別的事情選民都可原諒。

馬英九也不可對選民許下任何奇怪的諾言,無論某人如何施展任何激將法,都應該置之不理。我認為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眼前,而是一年

以後某人可能抓狂胡搞。某人在兩任內一無建樹,為了個人歷史地位可能會鋌而走險。在野黨無論如何都要沉住氣,即使冒不能重新執政

的險也不可亂了套。要知道不能重新執政事小,毀了台灣事大。除非人民也瘋狂,那就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挽回了。
T台風暴 我們挺的是普世價值

董媛瑜/北市(中廣新聞部總編導)

雖然陳總統宣示「任內不關任何一家電視台」,但TVBS後續效應不斷,閣揆謝長廷乾脆改口強調,「二一○○政論節目不是新聞,所以整

頓TVBS不是打壓新聞自由」?我們真的寧可相信謝院長是常識不足,不是硬拗。如果按這種邏輯推演,只有「報導新聞」才受新聞自由保

障,舉凡報紙專欄、新聞評論以及坊間諸多雜誌都不是新聞自由的一部分,就可以打壓嗎?

陳總統宣示「任內不關電視台」的話說得漂亮,但我們還是懷疑從政府到民間,是否徹底了解問題的本質。台灣新聞自由的發展,國人都

會聯想到當年鄭南榕為了百分之百言論自由而自焚,如果新聞自由的定義,退縮到只剩新聞報導,那是否回到當年查禁黨外雜誌時代?

TVBS事件,表面看來一家有線電視台和政府的爭議,甚至還有人刻意推演成為泛藍的電視台對上泛綠的政府和電視台,如果真是這樣的發

展,那真的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悲哀。

我們擔心的是如果有權力的人只是表面認輸,而非認錯,如果連林濁水等民進黨的防腐劑,都只認為TVBS事件是「戰術」錯誤,而不

是從民主價值的根本出發,那台灣和第三世界有什麼不同?

從事政治傳播、新聞教育事業的人,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難道我們真的還只當它是一則八卦、政治鬥爭新聞嗎?如果今天我們不以行動

聲援,而只當一個旁觀者,他日我們也將成為統治者屠殺新聞自由的犧牲者。
解放者與被解放者

吳統雄

美國民眾近日同在哀悼蘿莎.帕克絲女士,她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中心(圓頂大廳)被公祭的女性,和其他少數先賢,如林肯總統、甘迺

迪總統一樣,接受人民最高的敬意和懷念。

蘿莎是一位裁縫師,一九五五年的十二月一日,她登上了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公車。當時還在實施種族隔離主義,黑人不能進入白人

的餐廳、商店、電影院,或任何公共場所,就連飲水機都標示了「白人」與「黑人」的分別。而搭乘公車時,黑人只能坐在後面,如果白

人的座位不夠,黑人還得起身讓座。

蘿莎那天拒絕起身讓座給一位白人男子,寧可遭警察逮捕,被定罪罰款。蘿莎的隻身表態,引起黑人牧師金恩博士的注意,號召全市的黑

人以非暴力的方式聲援、集體拒搭公車來表達和平抗議,掀開了改變美國歷史的「民權運動」。

長達三百八十一天的聯合抵制行動,雖然歷經種種艱辛與困難,但黑人空前大團結,以及公車單位的重大虧損,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注意,

終於在一九五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種族隔離的法律違憲,從那天起黑人乘坐公車可以自由選座,不用再讓座給白人

了!

隨著這次抗爭的成功,美國黑人得到莫大的鼓勵,再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才得以在各方面享有與白人一樣的權利,也因此尊稱蘿莎

為「民權運動之母」。

我們向蘿莎學到的第一件事,是「追求作一個被解放者,而不是解放者」。世界上許多號召人權運動、反抗統治者的政治人物(包括臺灣

)一旦取得統治權力之後,踐踏人權的程度不輸於前者。

蘿莎曾經有充分的條件、機會成為政治人物。她長得十分漂亮、有吸引力,長期在報紙頭版曝光,是媒體寵兒。事實上,她和夫婿在事件

後被惡意解雇,也有國會議員聘請她擔任國會助理,登上最佳跳板。但她從未踏上政治舞臺的前端,只是擔任民權組織的義工,後來更將

社會投注給她的獎金與資源,成立了以教育為目標、非營利的「自我成長中心」以協助黑人青少年。

支持她不起立的勇氣,是維護人人都應該有的尊嚴,終其一生她也只在作平等的人、正確的事。她希望人人和自己都是被解放的人,她並

沒有想去煽動一種氣勢,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為自己頭戴一頂榮冠。

蘿莎的自傳標題是「沉默的力量」,雖然處於被壓迫階級,即使遭受長期惡意的打擊,她始終鼓吹和平的抗爭,這也是美國民權運動以最

小社會成本獲得最大成功的原因。美國的民權運動如果走的是流血路線,極可能變成巴勒斯坦、北愛爾蘭、南斯拉夫,傷口難以癒合。

人權運動的階段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蘿莎曾在一九九四年在住處,遭一名年輕黑人搶劫毆打,她事後反而發表聲明,

請大家為這位年輕人禱告,且呼籲社會大眾要更重視對年輕人的教導與引領。人權不僅是公車上有形的座位,更是心靈上是否有平等被啟

發、被教育、有成長機會的座位。

歷史的發生是偶然的,歷史趨勢的方向卻是必然的。有人曾評述蘿莎,誤解「她坐著改變了世界」。她的坐著,偶然掀開了民權運動的首

頁;但是:黑人百餘年哀愁能量的累積、司法制度的獨立與公義、孕育金恩與蘿莎的和平文化,必然書寫出運動的成功史。

(作者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系統工程學院傅爾布萊特學者)

====================================================
【中時電子報獨家披露 天下雜誌封面故事】

少子海嘯 娃娃不見了
沒有孩子的世界寂靜無聲,連春天也不肯來

五年來,台灣新生兒減少三成,生育率敬陪末座。
未來,一個半台北市人口將消失無蹤,
走在街頭的一半會是老人。
哥哥、姊姊的稱呼將成絕響,沒有人再叫叔叔、伯伯。

少子有如海嘯狂捲,
對企業、個人、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衝擊……。





《天下》娃娃不見了!
94.11.02【天下楊艾俐-中時郭至楨】
五年來,台灣新生兒減少三成,生育率敬陪末座。未來,一個半台北市人口將消失無蹤,走在街頭的一半會是老人。哥哥、姊姊的稱呼將

成絕響,沒有人再叫叔叔、伯伯。少子有如海嘯狂捲,對企業、個人、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衝擊。...




文/楊艾俐(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天下》)
照片提供:天下雜誌


我有很多美麗的花朵,但最美麗的花朵是孩子
--王爾德童話「自私的巨人」

麗嬰房總經理王國城,平頭、白襯衫、牛仔褲,快速進入辦公室,領著客人參觀最新發展出來的嬰兒服布料,忙著開闢大陸和東南亞分店



從二○○○年至去年,台灣新生嬰兒減少了近三○%,人口海嘯毫無預警而來,王國城決定逆勢抵抗。「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開闢第

二、第三、第四戰場……,」他說,「我們只是第一波,未來所有內需產業都會受到影響。」

台北縣泰山鄉義學國中校長劉河南,去年自己從內政部人口統計,透過各種電腦程式,推估出國中會受到的影響。

「十年後,累積國中要減少五萬五千名學生,要減少六千位老師,」他匆匆從外面開會回來,打開電腦裡的檔案,「現在開始因應還來得

及,處理得好,是良性循環。處理得不好,台灣就是惡性循環。」

沒有新生人口就沒有國力

近年來,台灣生育率每年屢創新低。從二○○○年平均每位婦女生育一.六八人,一路下降到去年的一.一八人,在世界敬陪末座。

有一個小孩的父母,五一%不願意生第二胎,「將來哥哥姊姊、叔叔伯伯的稱呼,都不見了,」一位文化界人士表示。

經建會以一路下降的趨勢做出推估,十年後,台灣人口將開始減少,四十年後,相當於一個半台北市人口消失無蹤。一百年後,東吳大學

國貿系教授鍾俊文推估,台灣只剩八百萬人口,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有亡國滅種之虞,」鍾俊文在「人口結構轉變對所得,儲蓄與退

休制度的影響探討」論文中提到。




====================================================

馬鶴凌辭世/情治系統出身 曾任蔣公秘書
2005/11/01 20:25 Video



擔憂馬鶴凌病情,馬英九暫停輔選。


記者倪鴻祥/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因心臟病,以86歲高齡辭世,馬鶴凌過去服務於黨國,表現謹慎低調,外界僅知他曾任蔣公侍

衛官,但甚少人知道,他當年屬中統單位,屬於情治系統,而且馬鶴凌也擔任過蔣公的秘書。

馬鶴凌生於民國8年,是國民黨資深忠貞老黨員,外界對他所知不多,大都只知道馬老爺曾任蔣介石的侍衛官,但老一輩的國民黨元老都知

道,馬老爺另一個身份與情治系統有關。

據透露,馬鶴凌官拜中華民國中將,以總統府局長之名退休,因此他不僅是中華民國惟一一位五星上將蔣公的侍衛官,也曾以武職身份,

擔任蔣公的秘書,與出身文職、為蔣公機要秘書兼文膽的楚崧秋各司所長。

除了軍職的身份,馬老爺當時在國民黨內,也有另一個身份,他屬於國民黨情治系統大老陳立夫(CC系)的人馬,任職於中央組織部調查

科,簡稱「中統」,屬於情治體系,難怪黨內提起馬鶴凌,多半不清楚其過去事蹟,因為礙於職務,馬老爺行事必需低調。

馬鶴凌服務侍蔣公,總是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不過蔣公待人,卻很和譪可親。馬老爺的兒子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開放陽明山

草山行館供人參觀時,馬鶴凌曾以老部屬的身份,追憶老長官。

他指出,有一次,蔣公在草山行館內,晚上突然停電,一時之間,所有侍衛都手忙亂,十分緊張,但蔣公不但沒有生氣,還教他們該如何

處理因應。由此可見,馬鶴凌深獲蔣公信任。

馬鶴凌辭世/生前對馬英九的期許 常在壓力下反覆改變
2005/11/01 20:46 Video



馬鶴凌病逝,馬英九送父最後一程。


記者倪鴻祥/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老爸馬鶴凌,因心臟病發,以86歲高齡辭世。這位一度期望兒子能參選總統、後來卻再三否認;接受外人

媒體訪問,被揭露一度質疑連宋不願放手,後來又慎重其事的聲明否認;綜觀馬鶴凌生前所言,似乎常在壓力下反覆改變。

馬鶴凌言辭反覆,老實說,也是在晚年才顯現出來的,仔細觀察時空環境,總是可以發現,馬老爺都是在說出一番「豪氣干雲」之類的話

後,又不了外界的輿論壓力,只好馬上出面否認,提出「自圓其說」的說法。

馬鶴凌曾經接受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訪問。當時他表示,一定要馬英九參選總統,不過馬英九的阻力是,連宋還不肯放手。此話一出,立即

引起全台大轟動。逼得馬英九決定發聲明稿表示,自己不是個好高騖遠、吃碗內看碗外的人。

馬鶴凌也曾在接受本台電視專訪時,透露出他對兒子的期許,認為泛藍群眾若需要馬英九,那馬英九當然就應該義無反顧的站出來,參選

總統。

但馬鶴凌後來接受香港媒體的訪問,卻又再三否認要兒子參選總統。為求慎重,當時他還對外公佈自己的遺囑,只要馬英九繼志述事,適

時全力以赴;並對馬英九最大的願望是,要活在大家心裏,要活在歷史上。

相信每一個父母親,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會有望子成龍的期許,正如馬鶴凌自己所說,不愛自己的兒子是傻瓜;馬鶴齡生前言詞反覆,

再三希望外界不要有過度的政治解讀,盼的就是希望外界別傷害馬英九。


====================================================
iTECH Virtual Keyboard: The iTECH Virtual Keyboard uses laser technology to project a trapezoidal-shaped image of a

keyboard (mostly) usable as an ordinary QWERTY keyboard for a host device when on a flat surface. About the size of a

disposable lighter or a large package of gum, the device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rying to do serious text

entry on a handheld PDA and - at least technically - is an ingenious alternative to a physical keypad. The manufacturer

claims the device can handle up to 400 key strokes per minute and will provide 2 hours of continuous typing between

internal battery charges. The device comes with five different interface cables for compatibility with several HP iPaq's,

the latest Palms and the SPV and XDA smart phones. A later version is Bluetooth compatible.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_6-YgUbqdlEJ:www.dreamreload.com/forum/showthread.php%3Fs%3D0d6d2af9906bfd11b1ff496f9d

8a7099%26threadid%3D41941%26perpage%3D15%26pagenumber%3D1+i-Tech+Bluetooth+Virtual+Keyboard&hl=zh-TW
====================================================
文章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美国知识产权管理公司TPL Group日前就MPU专利侵权提起诉讼,将日本电子业四大巨头——富士通、松下NEC和东芝告上法庭。这四家公司

被指控至少侵犯了Moore微处理器10项专利中的3项。

TPL负责这10项专利的管理,其中包括微处理器、DSP、嵌入式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基本技术。TPL表示,这次诉讼涉及到的专利有采

用多核及嵌入式存储器的多重指令取出技术、分离式时钟CPU和I/O。

TPL还补充道,这起与四家日本电子制造行之间的侵权案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PC、服务器、工作站、家庭影院系统、数字电视、视频游

戏、DVD录放机、手机和汽车电子。


====================================================
毛河光讓牛糞變鑽石 珠寶界震驚


這是兩個月前該實驗室製作的一克拉白鑽,品質已接近天然鑽。
照片/毛河光提供




【記者胡幼鳳/台北報導】
地球物理學博士毛河光和赫姆利博士,利用高壓讓「鑽石快速長大」的專利方法實驗,五月間在日本及美國公開發表了一顆十克拉的鑽石

,震驚學術界和珠寶界。
顛覆對鑽石價值觀
過去號稱要百萬年才能結晶的昂貴鑽石,總是伴隨著美麗浪漫的傳說,彩鑽甚至被形容為與彩虹相伴的星星墜入凡塵。不過毛河光卻有點

殺風景的說:「牛糞就可以做鑽石。」顛覆了一般人對鑽石的價值觀。
毛河光預言:「廿一世紀是鑽石的年代!廿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電腦,廿一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會長大的鑽石!有一天,價廉物美的鑽石

會取代矽在半導體的角色,矽谷會變成鑽石谷,將使人類科技進入另一世界。」
無色透明 技術大躍進
猶如古代點石成金的術士般帶動風潮,當三年前他們公開發表CVD鑽石的研究申請專利後,全世界有百家實驗室一窩蜂投入這種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象沈澱)鑽石研發,但因無法突破鑽石生長的速度,後來紛紛退出,毛河光等人則是耗費百萬美元不斷

實驗,終於發現了鑽石迅速長大的秘方。
今年五月他們先在日本舉辦的第十屆國際新鑽石科技會議發表了一顆十克拉、透明無色的CVD鑽石,接著以"Very Large Diamonds

Produced Very Fast"「大鑽石量產快」的標題,在美國的實用鑽石會議上發表,媒體立刻大幅報導,因為過去研究以CVD方法長出來的鑽

石,普遍帶棕、黃色,無法做高級珠寶,且做三克拉都很難,但他們卻大突破做到十克拉無色的透明鑽石,等於是CVD鑽石的大躍進。
九月間他來自台灣的學生顏志學博士將一顆二克拉的鑽石,在華盛頓拿給一位具有GIA美國寶石學院珠寶鑑定資格的專家鑑定,那名專家研

究了半天,好奇地問他鑽石是從哪兒來的,因為那帶有稀有的粉紅閃光,而切割的方式也很特別,專家語帶保守的估計「應該要廿萬美金

吧!」
鑑定專家 張口結舌
顏志學得意的告訴他這是顆CVD鑽石,讓跌破眼鏡的專家張口結舌,忙追問他們大概成本多少,他隨口回答:「大概五千美元吧!」那位專

家難掩內心的激動,原本拿著鑷子鉗著鑽石觀察,當下手劇烈的顫抖到握不住鑷子。
其實這顆鑽石直接的成本甚至不到五千美元,除了以一塊成色不錯、厚度五毫米的天然鑽裸石為母石外,他們利用高純度甲烷(可由牛糞

或垃圾等物產生的沼氣)、加上氫、氮等氣體輔助,在微波爐中以高壓方式,讓甲烷中與鑽石一樣的碳分子不斷累積到鑽石原石上,鑽石

就一層層增生,長高長厚了。
這顆兩克拉的粉紅鑽是經過一周「長」出來的,他們用實驗室的雷射光切割後,再花了一百美元,請師傅用基本的Brilliant cut,車成一

顆上圓下尖的基本款鑽石。
這顆「長大」的鑽石,品質與天然鑽石幾無二致,肉眼難辨,震驚了珠寶業界。全球知名的寶石分級、鑑定機構GIA對此大感興趣,其研究

部門的工程師一再連絡他們,希望了解這種鑽石的特性及鑑定方法。
連收藏最著名的溫斯頓藍鑽「希望之鑽」的華盛頓史密森協會,其礦物部門主管波斯特聞訊也好奇,特別跑到他們的實驗室演講。
大廠洽商投資量產
目前已有多個國際知名的鑽石大廠正在和他們洽商如何投資量產,一旦投資量產,將全面改變大家對鑽石的價值觀,並衝擊整個鑽石市場


但毛河光卻說:「珠寶其實是鑽石最沒有價值的部分,它只是虛華的裝飾品,鑽石的價格都是人為炒作的,在我看來鑽石價格不該那麼貴

,鑽石大量生產後,可以更平價,有更多元的功能,鑽石除了硬度最高,還是很好的導熱及切割、研磨的工具,未來可以在醫療上及電子

元件上有很大的用途。」
他強調鑽石比矽好一千倍,未來可以取代矽在半導體裡的角色。「到時候矽就會成為恐龍(歷史名詞)了」。
雖然國內半導體公司的工程師目前對於這樣的說法,還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用昂貴的鑽石來取代矽?」但鑽石大量生產後變得平價

,未來誰說不可能呢?科學的演進不就因為很多偉大的夢想嗎!

【2005/10/30 聯合報】
人工鑽將取代矽晶片 電腦體積會變得更小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大材料工程系教授李源弘指出,相較於矽晶片,鑽石是比原子更小、更富變化的半導體,一旦可以快速、大量製造大顆粒的鑽石,切成

薄片取代矽晶片,將來是可能帶動產業革命,電腦體積會變得更小。
李源弘說,傳統的人造CVD鑽石,顆粒太小,呈粉末狀,無法再切割,但是中研院院士毛河光改良方法,可以製出十克拉以上的鑽石,就很

有價值,因為鑽石是由較小的碳原子組成,更富彈性及變化,是很好的半導體材料。
李源弘指出,材料科學界早就在談論,鑽石有朝一日可能取代矽晶片,只要工業上能快速、大量製造可以切割成薄片的鑽石,降低成本,

價廉物美的鑽石的確可能取代矽在半導體的角色,使人類科技邁入新的里程碑。

【2005/10/30 聯合報】
中研院士毛河光 榮獲巴仁獎

中研院院士毛河光最近連獲國際三項大獎。他說廿一世紀是鑽石的年代,鑽石具有硬度最高、耐高溫也耐低溫、導熱散熱佳、是很好的絕

緣體等優點,比矽好一千倍,未來可以取代矽。
記者曾學仁/攝影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院士毛河光和研究夥伴赫姆利,最近以建立「探測物質在超高壓力下性質變化」的研究方法,並分析出物質在不同的高壓下相

變及電性、磁性的變化,榮獲巴仁獎(Balzan Prize),並獲頒一百萬瑞士法郎獎金(約合新台幣兩千六百廿四萬元)。
巴仁獎是由義大利記者巴仁的家族設立,每年由廿位歐洲的科學家和學者負責評選、頒獎,先前的得獎者包括:諾貝爾基金會、已故教宗

約翰十三世、德蕾莎修女、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李文雄。
毛河光還因在礦物科學方面的成就,同時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 Prize)和美國礦物學會羅勃林獎(Roebling

Medal)兩項國際大獎,他也是這兩項大獎的第一個得獎華人。
毛河光目前是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為了解各種物質在不同高壓下,會有何變化,他使用硬度最高的鑽石,做成針

尖只有零點幾毫米的壓砧(因接觸面積愈小,壓力愈大,例如高跟鞋跟踩人,比皮鞋鞋跟踩人還痛),壓在受測物質上,並施加超過一噸

的力量,再以X光、雷射、中子束等各種方式,觀察受測物質的變化。
毛河光已可做到三百萬大氣壓的壓力(地表為一大氣壓,一百公尺深的海底為十一大氣壓),相當於地下五千公里深的壓力,他發現各種

物質(包括氣體)在這種壓力下都可被壓成固體;連不能導電的非金屬硫也能變成金屬,再加壓會成為無電阻的超導體。
毛河光研究團隊還研究出製造鑽石的方法,他說鑽石是碳元素在地底超高壓下形成,可利用高壓方式,讓高純度甲烷中與鑽石一樣的碳分

子累積到原鑽石上,讓鑽石長大,他認為這些人工鑽石未來可能取代半導體產業中的矽,做出更小、更快、更省電、更耐熱的晶片,把電

腦主機縮小幾百倍。
毛河光最近更跨入能源及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像氫氣燃燒會變成水,是完全無汙染燃料,但氫氣要變成液體,須在攝氏零下兩百五十三度

,難攜帶,毛河光研究發現,在兩千大氣壓下,水和氫氣可結合為「水化物」,若加入一些特殊物質,可將這種水化物分解溫度提高到攝

氏五度,往後只要用冰箱就可攜帶,對能源短缺危機,將是一大福音。

【2005/10/30 聯合報】
會「長大」的鑽石 GIA:可以鑑定

記者胡幼鳳/台北─紐約電話採訪

目前全世界鑽石分級鑑定都採行美國寶石學院GIA的4C方法,如果會「長大」的CVD鑽石與天然鑽石品質難分軒輊、真假莫辨,勢必會造成

全球交易數以億計的珠寶市場與GIA鑑定的衝擊。
GIA副總裁湯姆‧摩西受訪時指出:「GIA近年來一直在注意CVD鑽石的發展,科技一直在進步,但每種鑽石在形成時都有其記號signature

、光譜,我相信只要我們對這種鑽石更了解,我們百分百可以鑑定。」
對於毛河光提到GIA的鑑定人員也鑑定不出他們的CVD鑽石並非天然鑽,摩西說:「這不足為奇,由GIA每年畢業取得鑑定資格的人就數以千

計,但全世界沒有幾個人見過這種非常稀有的鑽石。GIA的研究機構至今尚未正式看到毛博士的CVD鑽石,但我了解毛和赫姆利都是科學家

,研究此主要目的在於科學應用,並非著眼於珠寶市場,且要到量產規模也要段時間,我相信假以時日,藉由儀器幫助,我們對這種會「

長大」的鑽石更有了解,我保證絕對可以鑑定。」
CVD鑽石早有人開始研究,但都無法量產,GIA早於三年前就已開始追蹤卡內基的發展,並展開密切連繫,今年五月毛河光等人在日本和芝

加哥發表十克拉的CVD鑽石,GIA的華裔研究員王五一說:「這是我們至今看到最大的CVD鑽石,毛博士並說他們有可以製造三百克拉的技術

與能力,所以不只是我們感興趣,別的鑑定公司及廠商也很感興趣,我們正在努力,希望能取得他們的樣品研究,以建立資料庫及正確的

鑑定方法。」
GIA曾經研究過美國APPOLO實驗室製造的CVD鑽石,最大的是一點三六克拉,此外巴黎大學發表最大的CVD鑽石為一點四六克拉,他們的速度

與質量顯然無法與卡內基的實驗室相比。
據了解,執全世界鑽石交易市場牛耳的DeBeer對CVD鑽石也有研發,但並未對外公布,主要目的是要知己知彼,也可見珠寶界對CVD鑽石高

度興趣。

【2005/10/30 聯合報】
====================================================
美高院不受理微軟上訴 IE專利案地方法院重審

--------------------------------------------------------------------------------

【列印本稿】 【進入論壇】 【Email推薦】 【關閉窗口】 2005年11月01日 09:26





CNET科技資訊網11月1日國際報道美國最高法院不會受理微軟的上訴。微軟已經被裁決在IE瀏覽器中侵犯了一項專利,並被課以5億多

美元的罰款。

美國當地時間本週一,美國最高法院公佈了這一決定,而且沒有發表任何評論。這為聯邦地方法院法官繼續審理這一案件掃清了障礙



位於芝加哥的聯邦地方法院在2003年8月份的裁決在互聯網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如果Eolas公司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最終勝訴,將

迫使使用Flash和Acrobat等插件的網頁被重新設計。

在後來試圖說服國會修改專利法的遊說中,微軟就援引Eolas起訴案作為“濫用起訴”的例子,這是立法機關應當禁止的。

一家聯邦法院在今年3月份推翻了聯邦地方法院的裁決,並將案件發回聯邦地方法院重新審理。

微軟希望這次它能夠出示有關名為Viola的瀏覽器的證據。Viola是由電腦編程人員Pei Wei開發的,在加利福尼亞州申請專利一年前,

他就向其他研究人員展示了該瀏覽器。

Eolas持有的5838906號專利是在1998年獲得的,討論了在遠程伺服器上執行軟體,並將結果返回給瀏覽器的方法,向用戶提供具有交

互能力的客戶端計算。


====================================================
以專利阻礙產業發展 六大廠訴請歐盟調查Qualcomm

上網時間:2005年11月01日

列印版 推薦給同仁 發 送 查 詢

諾基亞(Nokia)、Ericsson、Broadcom、NEC、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德州儀器(TI)等六家通訊產業廠商日前分別向歐盟提起

申訴,指控Qualcomm利用自己持有的CDMA技術專利限制競爭對手之發展,並指稱這種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
這些公司訴請歐盟就Qualcomm在3G行動技術基本專利授權方面的做法展開調查,並制止Qualcomm的反公平競爭行為。Qualcomm是CDMA技術

領域的先驅,該公司還擁有採用CDMA技術的3G標準的幾項重要專利。上述幾家公司在申訴中指出,Qualcomm的做法違反了歐盟公平競爭法

,同時也沒有兌現自己當初對國際組織的承諾。

Qualcomm之前曾經承諾公平、公正、合理的向其它公司提供技術授權。諾基亞等六家公司在在一個聯合新聞發表會上表示,如果當初

Qualcomm沒有做出這樣的承諾,WCDMA 3G標準將不會被採納。六家公司指控Qualcomm試圖阻止其它手機晶片組廠商進入市場,或削弱其它

廠商的競爭力,這種行為違反了歐盟法律。

根據申訴書中的內容,Qualcomm的主要做法包括:拒絕依據標準條款向潛在的晶片組市場競爭對手提供基本專利授權,以及降低獨家購買

Qualcomm晶片組的手機廠商的版權費用。諾基亞等六家公司還指控,Qualcomm為WCDMA標準基本專利收取的版權費用過高,收費等級甚至與

CDMA 2000標準基本專利相當。事實上,Qualcomm對WCDMA標準的貢獻不及CDMA2000標準,因此WCDMA基本專利費用也應當低一些。

而針對上述這些公司向歐盟提起的申訴,美國Qualcomm公司的回應是,認為競爭對手的種種指控是毫無事實和法律依據的,並表示將積極

因應任何對其授權和晶片銷售行為的指控。Qualcomm公司表示,已經與多家廠商簽署了130多個授權協議,而其中包括這次進行申訴的六家

公司中的其中五家,所以此一指控是缺乏合理性的。

Qualcomm還否認目前的授權模式意在排除手機晶片組市場的競爭對手,理由是,Qualcomm已經把技術授權給了主要的晶片生產商,包括德

州儀器、NEC、英飛凌(Infineon)、飛利浦(Philips)、Agere、摩托羅拉(Motorola)、威盛(VIA)和富士通(Fujitsu)。

(Peter Clarke、Spencer Chin)


====================================================
So what was life like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microchip?
No mobile phone, no microwave oven, no colour TV, no internet... Our thoroughly modern reporter Katy Guest bravely steps

back in time
31 October 2005
Texas Instruments filed for a patent for "miniaturised electronic circuits" in February 1959. Now read on...

Saturday

The first problem is to do with damsons. A frozen block of them that I would love to defrost for my pudding. It seems

cosily 1950s to knock up a warming damson crumble on this autumn evening and settle down in front of some wholesome

repeats on the TV. But I am not allowed to use my microwave (the domestic version was introduced in 1966). Or my TV. At

least not in colour (BBC2, 1967), anyway.

I call Dixons, and ask if I can buy a black-and-white television. The man who answers seems perplexed. "Eeeey, brrrrr,"

he says. "Just black and white? I think they are still available, but not in Dixons. Caravanners and people who are into

boating, they sometimes use them." Dare I ask why? "Well, they operate from a 12V output or they are battery operated, so

they can take them along and they don't use a lot of power. Can I ask why on earth you would want one?"

Eventually, I cheat and turn down the colour on my TV. It would be nice to watch something old-fashioned like Supernanny

or The 100 Best Cereal Boxes ... Ever!, but Channel 4 did not exist until 1981. I end the day with Huw Edwards looking

distinctly peaky, as I glumly scrape ice shards of damson purée out of a Tupperware (1945, phew!) box. It is not a good

start.

Sunday

Sunday begins more optimistically.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week without e-mail (1971), without the capricious Microsoft

Word (1983) and without being woken up at 1am by a so-called friend who accidentally dials my mobile (1973) while

completely out of his face on alcopop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week without alcopops, too, but then I am told about

something called Cherry Bs (1950s). Apparently not everything has changed.

But somehow I need to get to work. I investigate transport options - which is not easy with no internet (World Wide Web,

1989) connection. How did they ever manage to do journalism without it? I have been told that they worked in actual

cuttings libraries, full of yellowing papers and whiskery old men, but I am sure that must be some kind of joke. I make

some calls. My phone doesn't make that lovely crrrk-whirr sound as the dial returns to zero, but it is soothing to

remember that it once did.

I am allowed to use trains, I discover. Steam or diesel trains, that is. I could use a bicycle, but not with my flashing

LED (1962) rear light, and I am still too young to die. Cars are problematic. They were invented long before 1959, but

modern cars apparently contain microchips by the billion. I don't believe my car contains microchips by the billion. It

doesn't even contain any heating. I once drove to Derbyshire in it on Christmas Day, and by the time I arrived my frozen

fingers had to be prised from the steering wheel. I don't want to try that again.

Then I discover something wonderful. The Docklands Light Railway, or DLR, (1987), a funfair contraption that pootles

though east London and past The Independent's offices, was invented far too late for me. I cannot go to work. I will stay

at home and drink Cherry Bs instead.

Monday

I have now discovered the problem with 1959. It is very boring. It is no wonder they invented daytime TV (1980s). It

would be fitting to watch a fine old movie on video (Betamax, 1976) or DVD (1995), but of course those machines are

forbidden. I consider visiting a museum, but my area is served by trendy modern bendy buses (introduced to London 2002),

so I am somewhat confined to the house. I try to read Lord of the Rings (1954 and 1955) but I am restless. I feel like I

should be doing something, but 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I am allowed to use my washing machine - sort of. Not everyone had a washing machine by 1959 and I have been told

frightening stories about mangles and pulley systems, which had to be filled by a hose from the sink. But if I am banned

from TV, I am at least going to watch my washer. I discover that the hypnotic effect of clothes going round is a match

for C4, but it is only then that I realise what I am wearing. My wardrobe is not a shrine to man-made fibres but the only

bones in my underwear are definitely my own. I consider temporarily purging my wardrobe of Lycra (1959, but not in

Bridlington), but that is a research project too far.

By rights, of course, a 1950s woman of my age would have 2.4 children to keep her occupied and would be walking around in

curlers by now, cooking her husband's tea. I pick some tomatoes from the garden (surely they had tomatoes) but am not

sure that pasta had made it to south London by the 1950s and I know that olive oil was only available from pharmacies, so

I cook them with some beef mince. This would explain the need for Mrs Beeton.

Tuesday

Is BBC 7 (the digital radio station, 2002) considered cheating? Because I desperately need something to cheer me up, and

Hancock's Half Hour (1954) is being repeated ad infinitum on this strangely retro channel. I am washing up. And it is

taking a long time. Last night, I cooked myself steak and kidney pie the 1950s way. "When I was little we had no fridges

or freezers," says my mum. "Meat was bought on the day and kept in a meat-safe in the larder. It was a small wooden box

on legs with a marble shelf and a wire-mesh front to keep the flies out. We didn't have takeaway curries in the 1950s. I

seem to remember we ate a lot of offal."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find a butcher in modern London. Having tracked down my kidneys I realise that my brand new,

non-stick pans are useless to me. Teflon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Britain in 1946, but far too expensive for a girl of my

means in 1959. Hence the washing up. Do they still sell Vim, I wonder?

The wireless news is about a Chinese space shuttle experiencing what is being called a "wobble", and I go away to check

my encyclopaedia. On 13 October, 1959, the USA launched the Explorer VII space probe - part of the programme that sent

back the first pictures of the earth from space. And they couldn't even invent a decent washing up liquid.

Tony Hancock is going on about a TV commercial for Cornflakes. Now why didn't I think of that? As I scrub, I decide to

stick to breakfast cereals in future.

Wednesday

Something terrible has happened. I have run out of money. I woke up this morning to my cartoonishly loud tick-tock alarm

clock. I am sure that John Humphrys was invented long before the 1950s but my digital radio alarm (early 1960s) has been

hidden in a drawer. Having switched off my central heating (ancient Greece; but only for the incredibly posh in 1959) I

am not inclined to have a bath, and I am bored out of my skull. I would like to take a train to the nearest movie theatre

to catch a matinee of Ben Hur (1959) but then I realise I have no cash. And credit cards didn't come to Britain until

1967. And it is early closing. I am in trouble.

I call my mum. "You sewed and knitted clothes for your dolls and played with them for hours," she says, brightly. I go

back to bed.

Thursday

I have had enough of this. It is time to be proactive. I need to know what my life would really have been like in the Old

Days, so I take a Tube (1863, so there) to Fleet Street and start to investigate.

There are no copy boys in Fleet Street now. Instead, there are two Pret a Mangers (1986), two Starbucks (US, 1971; UK,

1998), a McDonald's (Woolwich, 1974) and a French boulangerie. "It's mostly barristers here now," says the man behind the

bar in El Vino's, where I write down my notes in a spiral-bound notebook with a view to typing them up later. I sit down

beside an ancient telephone, attached to which are cables and plugs like an old-fashioned telephone exchange. I am

attempting the 1950s version of e-mailing in my story.

I am waiting to buy an old-fashioned drink when a sign at the bar catches my eye. "Gentlemen," it requests. "Please be

courteous about where you blow your cigarette smoke." In 1959, I realise, there were no jobs in journalism for nice girls

like me. In 1959 there was no Independent (1986). In 1959 I would not have been set this ridiculous assignment. I decide

to call it a day, and snap open my mobile phone.

Within five minutes I am back in 2005. I have called my friends and they are sending a round- robin e-mail as I speak.

One orders up a Thai lemongrass curry to be delivered and the other summons a cache of DVDs over the internet. A bottle

of Australian wine is on its way. I am to rush to them on the first DLR train. Bliss.

Friday: post script

I think I have done a good job. My editor will be proud. I have lived in a pre-microchip world for one week, with only a

few lapses and barely any cheating. I hand him my copy, neatly typed up and with hardly a smudge of Tippex.

"And 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 with this?" he asks, incredulous. Crestfallen, I go back to my desk and file it into his

computer queue.


====================================================
這很有用的!
台電網站開放查詢你家電費多少?
你家電費多少? 台電網站開放查詢
全台用電戶可以電腦上網查詢電費,用戶最近12期每期電費金額及繳費狀況,可以
一覽無遺。查詢網址為

http://wapp.taipower.com.tw/naweb/apfiles/nawp300.asp


台電公司今天表示,10日起提供網路查詢電費服務,民眾只要至台電網站,進入
「網路櫃檯」功能區點選「電費查詢」,鍵入電號後即可查詢。
此外,用戶也可以上網繳電費。目前與台電公司合作的行庫有五家,包括台灣銀
行、土地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世華銀行與郵局。如果用戶在上述行庫有戶頭,就
可 以在網上繳電費。

No comments: